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第三章 海洋水体 第一节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_7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浩瀚的海洋,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海洋既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场所,也是影响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重要因素。随着人都的增加,人类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了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拓展生存空间,开发海洋资源势在必行,为此我们首先要认识海洋。
就我们的学习而言,短期的目标是高考,面对新高考,新版人教版一包含这部分内容是大势所趋,出题的几率很大。命题方向会结合各种图形考察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也会结合时事热点考察海洋资源的分布和海洋环境问题。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是表示海水性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区分不同性质洋流的重要标志,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海水的温度及分布是海水热量特征的直接表现,海水的盐度则与海水的大规模流动有关, 表层海水盐度与当地的降水、蒸发及河流注入等因素关系密切。 通过对海水理化性质的分析, 可以为后面的海洋开发和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奠定基础。因此, 本部分内容是海洋地理的最基础部分。 本内容设置多种图片、视频和情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增强现代海洋意识,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区域认知、图文转换和地理综合思维等能力。 另外, 在学习的过程中本部分内容与物理学科有一定联系, 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二、学情分析
泉州市沿海城市,学生对海洋都有一定的认知,从生活联系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太阳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水循环等相关知识, 理解本节内容应该难度不大, 但读图、析图能力还是有所欠缺,对规律的认识总结能力不足,对于水体的相态变化与热量的吸放关系, 还需要做一定的物理知识的铺垫, 同时对于影响盐度分布的全球气温和降水因素, 必须要作图形补充, 结合影视材料,创造自主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对本节内容的认识更加完整。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海水的温度及盐度概念;识记海水的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升图文转换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相应的地理图表、案例以及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现规律, 归纳总结, 提升思维总结能力;通过与物理、化学学科间的综合联系, 分析、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提升综合思维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沿岸海洋的了解, 树立海洋观念, 增强海洋意识, 进而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四、教学思路设计
环节1:情境导入, 强化认识——强化学生对海洋的感性认识, 提高学习兴趣, 为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2:材料分析, 自主探究——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 分析探究展示材料和图形, 推测影响温度和盐度的综合因素, 归纳分布规律。
环节3: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通过网络状结构图对影响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 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五、教学实录
教学环节 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 从身边的泳池入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泳池表层水温与底层水温的差异? 一、海水的温度【板书】 收入——太阳辐射 海水热量 支出——海水蒸发 学生活动 学生感受:表层水温较高,进而延伸到表层水温高是因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多 明确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量。海水的蒸发会消耗大量的热量,因为水的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答:低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高于中高纬度海区。 同一海区,夏季热量收入多于支出,水温高,冬季相反。 教学意图 激发兴趣 新课学习 体会学科联系,提高综合思考能力 读图思考 图文转换,解图析图, 提高学生问题总结的能力。 世界不同纬度海区的海水热量分布有何特点? 同一海区,海水热量的收入不同季节是否相同? 总结归纳 学生进一步归纳:海水表面温度是由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循序渐进,概括总结 水平方向上的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小结过渡 同学们已经了解表层海水水温的变化规律,那么,表层以下,垂直方向上海水的温度是怎样的? 讨论思考 由表及里 读图提问 请同学试着归纳总结出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特点,并比较1千米以上和1千米以下水温的变化特点是否一致? 探究活动 学生讲解:随着深度的加深,海水温度总体是在递减,因为海水表层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大,热量收入多,而越往底层热量的收入越来越少,水温越来越低。 1千米以上水温递减速度快,1千米以下水温递减速度变慢,变化幅度小。 探究结果:①暖流影响下水温高,寒流影响下水温低②纬度高水温低,纬度低水温高,得出答案:C>D>B>A 让学生上台当老师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面分析,印证海温的影响因素 展示洋流分布图,比较A、B、C、D四点温度高低? 小组讨论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分析在不同性质洋流影响的水温高低 填表总结 学生填表,归纳总结 表格归纳,构建知识体系,巩固知识要点 要求学生尝试归纳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探究活动 看统计数据,比较家乡泉州和内陆城市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为什么泉州的气温年较差小? 从生活联系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到地理原理 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 海洋上空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比陆地小。 学生总结:盐度越大,结合多媒体浮力越大 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由果推因,提合盐度越大浮力越大高学生思辨的结论,分析等盐度线能力 的分布特点,得出结论:往西北方向盐度越低,浮力越小,越不利于潜艇保持潜航深度。 视频过渡 播放死海相关视频,提问:海水盐度与浮力的关系? 经典例题解析 结合经典例题,引导学生读图析图,理解等盐度线的概念 活动探究 二、海水的盐度【板书】 收入(淡水)—降水 海水盐度 支出(淡水)—蒸发 根据海水温度的收支情况,引导学生总结海水盐度的高低取决于水、盐的比例(淡水起到稀释作用),画出影响淡水收支情况的思维导图 读图比较赤道附近地区盐度与副热带海区盐度 总结归纳 读图归纳全球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学生根据影响海水盐度的淡水的收支情况尝试总结副热带海区盐度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赤道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与影响海水温度的思维导图形成对比,加深理解 问题延伸 读图分析,纬度同是50°~60°海结合前面关于对赤道附近地区盐度与副热带海区盐度的比较,读图归纳: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马鞍形 ) 小组讨论,归纳:北半图示规律,总结归纳 读图分析,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