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用origin8.0分析受迫振动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物理课程论文竞赛
用Origin8.0分析处理受迫振动
贲越 (09011408)
(东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6)
摘要 : 使用的Origin8.0软件处理和分析受迫振动实验中的数据,并且进行作图,以求得到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Origin 8.0 ;受迫振动
Analyse Forced Vibration by Using Origin 8.0
Ben Yue(09011408)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
Abstract: Analyse the data of the physical experiment——Reaearch of Foced Vibration through Origin 8.0,and then plot ,to find the result with more accuracy.
Key Words: Origin 8.0;forced vibration;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的持续性作用下进行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在受迫振动的研究这一实验中,通过测量摆轮振动的周期和幅度,频闪法测相位差和测量阻尼系数对受迫振动进行了初步基本的研究。但是在作图过程中,由于人工作图误差较大,对实验结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故选择采用在半导体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特性实验中使用的origin软件重新作图,希望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驱动力频率相同且振幅为θ0的周期振动。
可见,摆轮的受迫振动在开始时比较复杂,不久后达到稳定状态。这时受迫振动变为简谐振动,有???bcos( ?t??)。而?b和?由下列两式决定:
?b?m2(?0??2)2?4?2?2
1 实验原理
1.1
受迫振动
??arctan
1.2共振
由极限条件
?2??2?0??2
摆轮的受迫振动包含了两个分振动。第一项为阻尼振动,随时间的推移而趋于消失,它反映了受迫振动的暂态行为,与驱动力无关。第二项表示与
??b?0可得出,当驱动力矩的角??
频率为???20?2?2时,受迫振动的振幅达到
极大值产生共振,共振时的角频率
?2r??0?2?2,振幅
?r?m2??22,相位差
0??2?arctan(??0?2?2r??)。
由上式可以看出,阻尼系数δ越小,共振频率越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共振振幅也越大,振动的角位移的相位滞后于驱动力矩的相位越接近于π/2。
2 电磁阻尼为0时,摆轮振幅θ和振动频率?0的对应关系
2.1 实验步骤
1. 将电机有机玻璃转盘白线转到水平位置,以使摆轮白线居中。
2. 按下电源开关,阅读屏幕所显示的按键说明。
3. 按 “确认” 键,进入系统模式选择,选中“联网模式”,确认。系统进入“实验步骤”菜单,选中“自由振荡”,确认。系统进入自由振动(阻尼0)待测状态。
4. 用手将摆轮拨转接近半圈(接近180度),松手,摆轮作自由振动,紧接按 “?”或“?”键,系统进入自动测量状态(测量显示为开,自动测量范围为160~50度)。待自动测量结束(测量显示为关),按“?”键,选中回查,确认。系统进入数据查询状态。
5. 按 “?”或“?”键,查询记录数据。
2.2实验数据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物理课程论文竞赛
2.3作图
由数据利用origin8.0作图步骤如下:
① 打开 Origin 软件,用选择菜单命令“File”→“Open Excel”选择上面保存的Excel文件,在弹出的打开Excel 工作簿单选框中选择“Open as Excel Workbook”将Origin 工作表中的数据与Excel 工作簿数据源关联起来。
② 点击界面左下角的“Scatter”图标,出现“Select Data for Plotting”对话框。选
中Excel 工作簿中的“振幅”列,然后单击该对话框中的图标X;选中Excel 工作簿
中的“周期”列,然后单击该对话框中的图标Y。最后单击“Plot”按钮,即可把数据点以 散点图的形式绘制在二维坐标平面上。 得到散点图如下:
③ 选择菜单命令“Analysis”→“Fit Linear”,进行拟合,其拟合直线在散点图上绘出, 同时拟合结果在结果记录“Results Log”窗口(位于界面右下角)中给出。 得到拟合直线如下: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物理课程论文竞赛
拟合结果在结果记录“Results Log”如下
3 测定阻尼振动的振幅比值,求阻尼系数?
3.1 实验步骤
1.将系统返回“实验步骤”菜单,选中“阻尼振荡”,确认。系统进入“阻尼选择”菜单,选中“阻尼1” ,确认。系统进入阻尼振动(阻尼1)待测状态。
2.重复自由振动过程4、5。 3.2 实验数据
已经10T=15.724s
ln(?i/?i?5) 摆轮振幅 θ ln(?i/?i?5)??5T ?156 102 0.425 0.054 0?5 ?144 1?94 0.427 0.054 6 ?132 2?86 0.428 0.054 7 ?121 0.054 3?79 0.426 8 ?112 73 0.428 0.054 4?9 平均值 0.054
3.3 实验小结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得平均值的阻尼系数δ为0.054.
4 幅频特性
4.1实验过程
1. 将系统返回“实验步骤”菜单,选中“强
迫振荡”,确认。系统进入受迫振动待测状态,按 “?”或“?”键,打开电机,摆轮作受迫振动。
2. 等待摆轮周期与电机周期基本一致(相差
0.002s以内,或振幅持续1分钟以上振幅无变化),按“?”键选中周期,再按“?”或“?”键,将计时由一个周期变为十个周期,以提高测量精度。按“?”键选中测量,再按“?”或“?”键,系统进入受迫振动自动测量状态(测量显示为开)。
3. 待自动测量结束(测量显示为关),记录相关数
据(强迫力周期电位器刻度值、摆轮周期及振幅)。再按住闪光灯按钮,利用视觉暂留,从电机度盘上测量记录相位差。(闪光灯按钮和电源按钮靠得较近,不要按成电源按钮!)
4. 选中周期,按“?”或“?”键,将计时由十
个周期退回一个周期,以便观察。微调强迫力周期电位器,改变电机转速,重复2~4过程。测出另一组数据。
5. 反复重复2~4过程,直到测出完整的幅频曲线
和相频曲线。
4.2实验数据
阻尼开关位置 阻尼1
其中,由2.3可得T0=-6.64221*0.00001*θ+1.57879,代入表格,可得如下数据: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物理课程论文竞赛
4.3作图
4.3.1 幅频特性曲线 如2.3作图步骤,可得θ-
??关系散点图如下: 0(红色点误差较大,所以将之mask)
Smoothing之后,得到如下平滑曲线: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