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1讲钠及其化合物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
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 色,有金属光泽; 密度:ρ(H2O) ρ(Na) ρ(煤油); 熔点: 100 ℃;
硬度:质地 ,可以用小刀切割。
2.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O2、Cl2、H2O、H等
+
+1
Na――→Na
(1)与非金属单质(如O2、Cl2)的反应
?常温:4Na+O2===2Na2OO2? △
?点燃:2Na+O2=====Na2O2
Cl2: (2)与水反应 ①离子方程式: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 3.钠的制取及保存
(1)制取: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 。
1
4.钠的用途
(1)制取Na2O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
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TiCl4=====4NaCl+Ti。 深度思考
1.钠能否保存在CCl4中?
答案 否,因为CCl4的密度比钠的大。
2.(必修1P28,1改编)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银白色金属钠――→?生成 ? ――→
出现白色固体
熔融
O2
表面变暗
H2O
?生成 ? ――→?NaOH ? ――→?生成Na2CO3·10H2O? ――→?生成 ? 3.金属钠着火,不能用H2O、干冰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用__________掩埋。
4.(必修1P18,1(3)改编)与盐溶液的反应 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再考虑碱与盐的反应。
将Na投入CuSO4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O
表面变稀
CO2
白色块状物质
风化
白色粉末状物质
题组一 金属钠与H2O、醇、酸反应的实质
1.将一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盛a水、b乙醇、c稀H2SO4的三个小烧杯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解释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二 金属钠与盐溶液、碱溶液反应的实质
2.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_____。
①MgSO4溶液 ②NaCl溶液 ③Na2SO4溶液 ④饱和澄清石灰水 ⑤Ca(HCO3)2溶液 ⑥CuSO4溶液 ⑦饱和NaCl溶液 3.有人设计
出一种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让钠与FeSO4溶液反应的方法以验证反应实质。实验时,往 100 mL大试管中先加40 mL煤油,取3粒米粒大小的金属钠放入大试管后塞上橡胶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Fe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至胶塞,并夹紧弹簧夹(如图)。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从试剂瓶中取用金属钠?剩余的Na能否放回原试剂瓶?
(2)有关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试管的溶液中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中液面的变化:大试管内______;长颈漏斗内________。
(5)写出钠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学_科_网]
思维建模
1.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盐溶液――→Na+H2O反应—错误! 2.金属钠与溶液反应现象分析思维模板
(1)共性:因为钠在上述反应中均属于剧烈的置换反应,故有共同的现象产生:①浮:钠浮在液面上;②熔:
2
加入Na
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③游:在液面上不停地游动直至反应完;④响:反应中不停地发出“嘶嘶嘶”的响声。 (2)差异性:与酸及能形成弱碱的金属盐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H浓度较大,反应比钠与水剧烈,最后钠可能在液面上发生燃烧;与盐溶液反应时,还可能会生成沉淀(如生成难溶碱)、气体(NH3)等。
考点二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完成下列表格 化学式 氧元素化合价 色、态 阴、阳离子 个数比 是否为碱性 氧化物 与水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与CO2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与盐酸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深度思考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粘稠物的原因是2Na2O2+2CO2===2Na2CO3+O2(×) (2)2Na2O2+2H2O―→4NaOH+O2↑H2O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2011·上海,18A)
(3)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的离子方程式:Na2O2+H2O===2Na+2OH+O2↑ (×)(2010·天津理综,5B) (4)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产物也相同(×)(2010·山东理综,13B)
··
(5)Na2O2的电子式为Na·O·O·Na (×) (2010·课标全国卷,7A) ···
+
-+
Na2O Na2O2 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1 mol Na2O2与足量CO2反应时,转移2NA个电子 C.1 mol·L
-1
( )
A.1 mol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2O或Na2O2时,失电子数目均为NA
的NaOH溶液中含Na数目为NA
+
D.1 mol Na2O2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2NA
题组一 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1.比较下列四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一组:①Na2O2+CO2 ②Na2O2+SO2 二组:③Na2O2+FeCl3(溶液) ④Na2O2+FeCl2(溶液)
三组:⑤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加热 ⑥Na2O2加入到品红溶液中,加热 四组:⑦NaOH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⑧Na2O2固体加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
3
问题:(1)写出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Z§xx§k.Com]
(2)判断③、④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3)判断⑤、⑥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为什么? (4)判断⑦、⑧反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2
2.某溶液中含有HCO3、SO23、CO3、CH3COO4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
-
-
-
-
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 A.CH3COO
-
B.SO23
-
C.CO23
-
D.HCO3
-
题组二 有关Na2O2的定量计算
3.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C.甲=丁<乙=丙
B.丁<甲<乙=丙 D.丁<甲<乙<丙
8
4.物质的量相同的N2、O2、CO2混合后,通过Na2O2颗粒一段时间,测得体积变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同温同
9压下),此时N2、O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0 C.3∶4∶1
B.6∶9∶0 D.3∶3∶2
( )
( )
5.取a g某物质在O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与足量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 g,下列物质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C.C6H12O6 固体物质是 A.Na2CO3
B.CO D.C12H22O11
( )
6.1 mol过氧化钠与2 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
B.Na2O2 Na2CO3 D.Na2O2 NaOH Na2CO3
C.NaOH Na2CO3
题组三 过氧化钠——性质多重性的实验探究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Na2O2的有关性质探究如下: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投入一定量的Na2O2,观察到先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红,过一会儿溶液又变为无色。 对上述实验中溶液变红,过一会儿又褪色的原因,甲、乙两同学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甲同学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放出氧气,氧气有氧化性,将酚酞氧化而使溶液褪色; 乙同学则认为是Na2O2与水反应时产生了H2O2,H2O2的强氧化性使酚酞褪色。
(1)乙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在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3%的H2O2溶液并振荡。
①若乙同学的猜想正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针对乙同学的上述验证实验提出还应增做实验才能更直接证明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O2,甲同学提出要增加的实验是什么?
(2)试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甲同学的解释是否正确(画出简易装置图,说明简要步骤)。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