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一光及其应用1.7 - 1.8光的颜色色散激光学案新人教版
1.1.7 光的颜色 色散
1.1.8 激光
学习目标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理解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并了解薄膜干涉的应用。 3.理解光折射时的色散现象,知道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4.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应用激光观察全息照片。 核心提炼 3个概念——光的色散、光谱、激光 3种色散现象——薄膜干涉中的色散、衍射中的色散、折射中的色散 3个特点——激光的三个特点:相干性、平行度、亮度高
一、光的颜色、色散
1.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3.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4.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波长发生变化,频率不变,颜色不变,因此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 思考判断
(1)白光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色光组成的。(√) (2)光的波长决定光的颜色。(×)
(3)光从真空进入介质,频率和颜色不会变化,波长和波速变小。(√) (4)在真空中传播时,红光波速大于紫光波速。(×)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1.薄膜干涉中相干光的获得
光照射到薄膜上,在薄膜的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是由同一个实际的光源分解而成的,它们具有相同的频率,恒定的相位差。 2.薄膜干涉的原理
光照在厚度不同的薄膜上时,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等于相应位置膜厚度的2倍,在某些位置,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于是出现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于是出现暗条纹。
3.薄膜干涉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观察的是从膜前、后两表面反射回来的光(眼睛与光源在膜的同一侧) ②用单色光照射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用白光照射得到彩色条纹。 ③肥皂液薄膜的干涉每一条纹基本上是水平的。 4.薄膜干涉的应用
①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的平整度。 ②光学仪器上的增透膜。 思维拓展
小朋友吹出的肥皂泡、热菜汤表面的油花、马路上积水表面的油膜,都会看到彩色的条纹,这些彩色条纹是如何形成的呢?
答案 由薄膜干涉造成的。白光照射在肥皂泡膜、油膜表面,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反射波叠加,形成干涉条纹。由于白光中的各色光波长不同,干涉后的条纹间距不同,薄膜上就会出现彩色条纹。 三、衍射和折射中的色散 1.衍射时的色散
用白光进行衍射实验时,得到的是彩色条纹,这是由于白光中包含各种颜色的光,不同色光亮条纹的位置不同。 2.折射时的色散
(1)三棱镜:横截面积是三角形的玻璃柱体,简称三棱镜。
图1
(2)如图1是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由上到下的色光顺序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说明:
①射出棱镜的光线与入射光线方向的夹角叫通过棱镜的偏向角,如图1所示,白光色散时,红光的偏向角最小,紫光的偏向角最大,说明玻璃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是不同的。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n不一样,λ越小,频率f 越大,n 越大。
②根据n=可知:在同种介质中折射率大的速度小,各种色光在同种介质中的速度从小到大排序依次为v紫<v蓝<…<v橙<v红,即红光的速度最大,紫光的速度最小。 思考判断
(1)白光通过单缝的衍射条纹是彩色的,说明白光衍射后可以改变颜色。(×) (2)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现象,说明各种色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不同。(√) (3)各种色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说明各种色光在介质中的光速不同。(√) (4)各种色光通过三棱镜时,红光偏折的角度最小,紫光偏折的角度最大。(√)
cv
四、激光
1.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 特点 性质 只有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偏振方向相干性 一致的光才是相干光。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 平行度 激光的平行度非常好,在传播很远的距离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 它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 精确的测距;读取光盘上记录的信息等 用激光束切割、焊接;医学上可以用激光做“光刀”;激发核反应等 光纤通信 应用 高亮度 2.全息照相 (1)普通照相技术所记录的只是光波的强弱信息,而全息照相技术还可以记录光波的相位信息。
(2)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这就要求参考光和物光有很高的相干性。 思考判断
(1)激光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光。(×) (2)激光是一种人工产生的相干光。(√)
(3)用激光做双缝干涉实验这是应用了激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的特点。(√) (4)激光精确测距利用激光的平行度好的特点。(√) (5)激光切割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 (6)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强的特点。(√)
薄膜干涉中的色散
[要点归纳]
1.薄膜干涉中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薄膜干涉是经薄膜前后面反射的两束光叠加的结果:出现亮条纹的位置,两束光的路程差2k+1
Δr=kλ(k=0,1,2,3…),出现暗条纹的位置,两束光的路程差Δr=λ(k=0,1,
22,3…)。
2.薄膜干涉中的应用分析 (1)等倾法检查平面平整度
原理:如图2所示,在被测平面上放一个透明的样板,在样板的一端垫一个薄片,使样板的标准平面与被测平面之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层。用单色光照射时,空气层的上、下两个表
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发生干涉。空气厚度相同的地方,两列波的路程差相同,两列波叠加时互相加强或减弱的情况相同,因此若被测面是平的,干涉条纹就是一组平行的直线,如果干涉条纹是弯曲的,就表明被测平面不平整。如图3所示。
图2
图3
(2)增透膜
为了减少光学装置中的反射光的损失,可在元件表面涂一层透明薄膜,一般是氟化镁。如图4所示,在增透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形成相干波,相互叠加,当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在两个表面反射的光相互抵消,反射光几乎等于零。
图4
一般取最小厚度d满足2d=
λ
(此波长为光在该种介质中的波长)。由于白光中含有多种波2
长的光,所以增透膜只能使其中一定波长的光相消。因为人对绿光最敏感,一般选择对绿光起增透作用的膜,所以在反射光中绿光强度几乎为零,而其他波长的光并没有完全抵消,所以增透膜呈现淡紫色。 [精典示例]
[例1] (多选)如图5甲所示,用单色光照射透明标准板M来检查平面N的上表面的平滑情况,观察到如图乙所示条纹中的P和Q情况,这说明( )
图5
A.N的上表面A处向上凸起 C.N的上表面A处向下凹陷
B.N的上表面B处向上凸起 D.N的上表面B处向下凹陷
解析 空气厚度从左向右依次增大,则两表面的反射光的路程差自左向右依次增大。当Δr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