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教案模板科学2

实用教案模板科学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11:17:31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任务分析

《长度的测量》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的定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量具进行科学测量。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将科学的测量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长度的测量”作为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对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进行更为复杂的实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对《科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但对于《科学》的兴趣往往还停留在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动手操作的技能也较弱。虽然具有一定的测量长度的能力,但对于科学的测量方法还未掌握。同时,由于“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在生活中并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生活经验的不丰富,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对测量工具的正确选择上具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 举例说明测量的定义。 2. 说出测量的三要素。

3. 根据不同的情况,能正确选择适合的量具进行测量。

【过程与方法】

1. 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2. 学会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进行长度测量过程中,形成严谨、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了解各种科技手段,在长度测量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

“声纳、雷达和激光测距”视频、错误测量方法的图片

2.学生的学习准备

毫米刻度尺一把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课】学校即将为大家制定崭新的校服。现在需要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身高的测量呢?

1.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内容包括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的注意事项,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针对某一个较为完善的方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点评。

3.引出测量的定义,并举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进行讲解和巩固。 【讲解】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利用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导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沟通、交流的能力,更能从学生的讨论以及发言中,大致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 2

【设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长度测量的例子?它们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自由发言】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对于学生遗漏的答

案进行适当引导。

1.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将学生提到的长度单位列在黑板上,对于学生不太熟悉的单位进行适当讲解。 2.强调“米”是长度的主单位。

【讲解】长度的常用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另外,在研究微观世界和探索宇宙时,我们还会使用微米、纳米和光年等单位。“米”是长度的主单位!

【设问】这么多长度单位,它们之间该如何转化呢?

1、将学生已知的转化关系列在黑板上,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讲解。

2、灌输科学计数法的使用方法。

【习题巩固】利用几道习题对新学的单位之间相互转化的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

从导课的案例,自然迁移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础,帮助建构新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来在长度的测量中,会使用到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单位。那么在进行实际测量时,我们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得到真实的测量结果。

【设问】你知道哪些测量工具呢?你知道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吗? 1.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各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将学生提到的测量工具列在黑板上,着重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准确值 和估计值。强调误差的不可避免,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3.介绍生活中一些常用的粗略测量的方法,利用指距、脚长、步长等。引导

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补充。

在知识灌输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严谨、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利【设问】在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之后,你认为我们在实际测量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用粗略测量方法的补充,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3

【设问】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那么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你认为我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测量的三要素。 【讲解】测量三要素:测量工具、基本单位、量程。

【视频】声纳、雷达、激光等一些高科技的测量手段。

【学生总结】现代高科技手段,在长度测量上的应用。

针对初中学生易于接受直观教学的特点,利用他们对于视频的兴趣,进行知 识的扩充。同时调节课堂节奏,进行适当放松。 【讨论】1.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一支钢笔的直径吗?

2.测量一段较长且非直线的路程,可以用哪些方法?说说你的具体思路。

【自由发言】??(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

【讲解】1.先测量50张纸的厚度,再求平均值;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等工具测量。

2.利用步行、自行车等方法,粗略估计;可多次测量,减少误差。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拔高。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 也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4

六、板书设计

第3节 长度的测量 一、测量 定义: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 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二、长度测量 1. 主单位:米 常用单位:毫米、厘米、分米、千米;微米、纳米、光年。 2. 单位之间的转化: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米=106微米=109纳米

3.工具:刻度尺、米尺等 4.读数:3.25厘米 准确值:3.2厘米 估计值:0.05厘米 误差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降低。 5.测量三要素:量具、基本单位、量程 三、科学技术在长度测量上的应用 声纳、雷达、激光测距等。 七、习题设计

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5 米 ,一本书的长度约为18.34 厘米 。 2.测量窗户玻璃长度时,应选择 毫米 刻度尺;测量窗帘长度时,应选择 厘米 刻度尺。

3.你能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一支钢笔的直径吗?

5

搜索更多关于: 实用教案模板科学2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任务分析 《长度的测量》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测量的定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量具进行科学测量。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将科学的测量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长度的测量”作为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对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进行更为复杂的实验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对《科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知道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但对于《科学》的兴趣往往还停留在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动手操作的技能也较弱。虽然具有一定的测量长度的能力,但对于科学的测量方法还未掌握。同时,由于“微米”、“纳米”等长度单位在生活中并不常用,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