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荷花》一课教研活动记录 - 图文
田各庄学校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 主备或主讲 主持人 参与 教师 签到 主题教研: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 陈晓梅 梁翠莲 活动时间 记录员 2018年3月30日 王雪飞 王雪飞 王 赛 赵佳丽 王一珺 刘 跃 李晶晶 郭建新 庞竞妍 梁翠莲 未到人员 一、开启语 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研讨的是陈晓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下册《荷花》一课。这节课主要是围绕着“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这个主题设计教学的。 二、主题产生的背景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绚丽多姿的语言是语文课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缺少了语言的课堂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无 到会率 100% 活 动 内 容 记 录 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象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研读教材,从字里行间中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三、作课教师说课反思 备注:说课、反思(见附件) 四、同伴互助 下面我们进入同伴互助环节,请大家围绕着“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这个学习主题畅所欲言。大家可以谈谈您对这节课的看法,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完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针对不同题材的文章你是如何引导学生背诵的。教学相长,相信这次研讨一定会让我们都有所收获,为实现有效课堂做好铺垫。 教师发言: 刘跃:小学阅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27号听了教研组长陈晓梅老师的《荷花》一课。陈老师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在美的情境中陶醉,并让孩子们用肢体语言表达让其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正符合了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寻找到了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情感。陈老师采取朗读发,讨论发,探究发等教学方法,以情感为纽带,通过朗读品味,想想体验,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主动权给学生的新课程标准。教学实践中,我也决定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朴归真。 李晶晶:我同意刘跃老师的观点。针对陈老师这节课,她用美丽的画面重现了荷花的姿态,把孩子带入荷花清秀多姿的画面,使学生犹如置身荷花的世界,营造了一个美的学习氛围。而且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整堂课以“美”为主线,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感悟荷花的美,将荷花拟人化、生命化,进而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荷花的美。这体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言整合与表达能力的训练的结果。在潜移默化之间,让学生感受荷花盛开的美丽,以及语言描写的美。另外,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珍视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 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王赛:我也同意刘跃老师的观点,陈老师的这堂课,让我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也见识到了陈老师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感受到了她饱满的教学热情。下面我就本堂课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第一、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帮助了解荷花美。体会荷花的美,陈老师抓住了作者描写的荷花的意境美来学习。出示了荷花含苞待放、才展开一两瓣花骨朵、全部开放的情境图,使学生很快的找到文章中相对应的描写段落,同时体会荷花的在不同状态下的美。借助多媒体,在学生朗读文章的时候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体会,使听的同学们在语言和音乐中欣赏到荷花的美。第二、课堂内容深化,注重引导学生保护大自然。这么美丽的荷花,是谁的杰作呢--大自然。引导学生了解只有保护大自然才能欣赏到如此的美景,故而让学生更加意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综上所述,陈老师的这节课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教课中应注意到的细节,更深刻的体会到语文课就应该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在满怀诗意的情境中,在丰富的语言想像中,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去享受语言的魅力。 王雪飞(记录员): 大家说得都特别好,陈老师整堂课充分运用了背景音乐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加贴近课文,课堂上陈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得体的教态呈现了一节很好的观摩课,值得我们学习。 赵佳丽: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呈现静态荷花图片及动态池塘荷色。了解荷花的色彩清丽、婀娜多姿,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在学生品读课文的时候,伴随着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境界。 我在上学期讲《项链》一课时,通过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利用大海和浪花的感音频,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和浪花的可爱,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郭建新:我的观点和大家差不多,针对陈老师这节课我提出两个我的看法。陈老师在讲“一大幅活的画”这一难点时,将前面文章的内容加深巩固再利用,使学生联系上下文去思考,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其次,陈老师在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荷花的时候,可以使上课的语言更贴近荷花的状态,让学生深入角色,加深体会,这些只是我的看法。我自己在教学《喜鹊和树》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创设,让学生自己变成喜鹊,体会“安安静静”和“叽叽喳喳”,从而理解词语意思,效果很好。 主持人总结:刚才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本次研讨的主题各抒己见。通过大家的发言,我们总结经验,用于今后的教学。 五、结束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关于这个主题希望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谢谢大家的参与!
田各庄学校 语文示范课
《荷花》一课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执教教师:陈晓梅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荷花的美丽。
(2) 通过情境体验,展开想象,发展观察、想象的能力。
(3) 通过老师的指导,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如“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贯穿课堂始终的音乐素材; 教学课时: 2课时 设计理念:
1.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 2.教师只须做适当提示、巧妙点拨,简要总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当课堂的主角。
3.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