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岳麓版选修1)
知识清单 一、5.孝文帝
二、1.(1)①政府 (2)①宗主督护制 ③中央集权 2.(1)②政绩 ③吏治 (2)①黄河流域 ②洛阳 3.(2)②汉姓 三、1.魏、晋 对点训练
1.D [D项不是客观背景,而是主观条件。]
2.B [意在说明孝文帝改革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确立了三长制。]
3.C [A项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B项和D项与当时事实不符。] 4.B [本题主要考查对“均田制”概念的理解。]
5.B [可以综合下列史实判断。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同意暂缓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改说汉语,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通过“定族姓”下令原“贺赖”改为汉姓贺。]
6.A [题干现象体现了各族人民互相学习和民族融合,汉人穿胡服体现了游牧部落的文明成果对中原的影响,这是民族融合的表现,A项错误。]
7.C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程度相当高的经济、政治、文化单位。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行后,地主依旧圈占的成片土地,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8.A [评价改革的标准是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A项符合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标准。]
综合提升
9.(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的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到唐朝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严重与土地买卖的频繁,加上安史之乱的破坏而逐渐瓦解的。
(3)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10.(1)汉族和鲜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
(2)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
(3)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地提取材料所蕴涵的有效信息。除第(1)问第二小问外,其他答案要点都要依托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1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及作用的认识。解答第(1)问需认真阅读材料一,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从材料中有关“夷”“夏”有别的叙述可以看出作者对少数民族存在偏见;分析其观点形成的理由时可结合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少数民族与汉族生活习俗、民族性格的不同等方面分析。第(2)问中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结合教材及材料归纳即可;对民族关系的认识可从民族融合对整个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方面分析,要看到民族融合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6分)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9分)
【阅卷名师点评】 本题失分突出表现在忽略问题要点的时空定位,忽略“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和“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从而脱离本题材料要求,答成自己的或现代民族问题。
12.(1) 材料一是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材料二是推行均田制。两者的土地分配方式都是有组织的把土地按一定的比例和标准分配给农户使用。
(2)除推行均田制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①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②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度,严惩贪污,根据政绩决定官员任期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改穿汉服,用汉姓,说汉语,与汉族通婚⑤实行汉制:政权机构、官吏名称、礼仪典章一律改行汉制??
(3)①溯源:主观上,北魏孝文帝等王族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客观上,北魏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提供了政治机遇。另外,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要求北魏孝文帝提出改革,缓和危机。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和促进②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出现农工商全面繁荣的局面。加速了北魏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加快了各族民族融合。为隋、唐、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推行的均田制,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
13.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同时考查阅读理解、获取信息和再认再现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归纳信息即可,注意正反两个方面:中原王朝必须说汉话;不说汉话就会回到改革前的状况。第(2)问,一是从材料中认识陆法言的成就,二是宏观地反映孝文帝改革的成效,即回答时一定要从材料的具体信息回到考查的历史主题。
答案:(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4分) (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6分)
教材问题解答 课中思考
北魏颁行俸禄制能否达到防止贪污的目的?
答案 北魏实行俸禄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贪污的出现和发展,但是它不可能完全地、从根本上防止贪污的出现。因为贪污的出现及程度与政治清明有很大的关系。
阅读与思考
仔细观察下列插图,看一看左图中孝文帝及其侍从的服饰与哪个俑的服饰较为相似。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答案 与汉服俑较相似。因为孝文帝移风易俗的一项措施就是改鲜卑服为汉服。 解析与探究
这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 北魏孝文帝设计迁都洛阳,迁都洛阳后,促进了洛阳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加速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北方的民族融合。
自我测评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案 (1)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2)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3)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4)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5)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 (1)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与三长制;(2)政治上整顿吏治、迁都洛阳、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3.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答案 (1)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2)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3)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4)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促进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5)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