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一调物理试卷
对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由于滑轮的质量不计,则OP对滑轮的拉力与两个绳子上拉力的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OP的方向一定在两根绳子之间的夹角的平分线上,由几何关系得OP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则OP与天花板之间的夹角为:90°﹣β=
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与矢量的合成,解答的关键是只有绳子的拉力垂直于杆的方向时,即绳子的拉力沿杆的方向没有分力时,光滑轻环才能静止.
9.如图所示,A、B两物体相距s=7m,物体A以vA=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2
此时的速度vB=10m/s,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m/s.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
A.7s B.8s C.9s D.10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分析:假设经过时间t,物块A追上物体B,根据位移时间公式结合几何关系列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A=vAt=4t
物体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B=vBt+
=10t﹣t
2
设物体B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1,有t1=
,
在t1=5s的时间内,物体B的位移为xB1=25m,物体A的位移为xA1=20m,由于xB1+S>xA1,故物体A未追上物体B;
5s后,物体B静止不动,故物体A追上物体B的总时间为
.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追击问题,特别要注意物体B做匀减速运动,要分清是减速过程追上还是静止后被追上.
10.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相等),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以求得( ) A.第一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
2
分析: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邻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为常数,即△x=at可得出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质点的位移;再由运动学公式分析其他各项能否求出.
解答: 解:设第一次到第二次位移为x1=2m;第三次到第四次闪光为x3=8m,则有:x3
22
﹣x1=6m=2at;则at=3m;
2
而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的位移x2=x1+at=5m,故C正确; 但由于闪光时间末知,故无法求出加速度;故B错误;
由于时间及加速度无法求出,则初速度及第一次闪光的速度也无法求出,故A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运动学公式的掌握及应用,要注意任意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有知道至少三个量才能求出另外的两个量,即知三求二.
11.将力传感器A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轻质水平细绳与滑块相连,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如图甲所示,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水平轻质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小车,另一端系沙桶,整个装置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在物体与小车分离前缓慢向沙桶里倒入细沙,力传感器采集的F﹣t图象如乙图所示.则( )
A.2.5s前小车做变加速运动 B.2.5s后小车做变加速运动
C.2.5s前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变 D.2.5s后小车所受摩擦力不变
考点: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专题:实验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由图象求出传感器对滑块的拉力,由平衡条件求出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判断小车的受力情况.
解答: :根据图象可知,2.5秒之后传感器拉力不变,说明此时小车开始运动,传感器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因此2.5秒后滑块所受摩擦力不变,据题意:2.5s后沙的质量不变,因此2.5s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2.5秒之前小车静止不动,小车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不断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对滑块正确受力分析、应用牛顿的三定律即可正确解题,由图乙所示图象求出传感器拉力大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如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
A.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B.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D.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
分析: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根据运动情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即可判断.
解答: 解:A、若地面光滑,小车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F,当拉力F在竖直方向的分量等于重力时,支持力等于零,只受两个力,故A错误;
B、若地面粗糙,车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F和摩擦力,当支持力等于零时摩擦力也等于零,所以小车可能受2个力,也可能受4个力,故B错误;
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受力平衡,所以小车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故C正确;
D、若小车做加速运动,若F的水平分量正好提供加速度时,不受摩擦力,此时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拉力这三力,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学们受力分析的能力,能根据运动情况判断物体可能的受力情况,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A、mB的两物块A、B叠放在一起,若它们共同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则( )
A.A、B间无摩擦力
B.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α
C.A、B间有摩擦力,且B对A的摩擦力对A做负功 D.B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两物块A、B叠放在一起,共同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两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隔离对A和对整体分析,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 解:A、因为A处于平衡状态,A受重力、支持力以及B对A的静摩擦力平衡,知A、B间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沿A与B的接触面斜向上,向下滑动的过程中,摩擦力的方向与A的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所以B对A的摩擦力对A做正功.故A、C错误. B、A、B能一起匀速下滑,对整体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有:Mgsinθ=μMgcosθ,可得μ=tanα.斜面对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所以B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故B、D正确. 故选B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运用共点力平衡进行求解,以及注意整体法与隔离法的运用.
14.如图所示,斜面体ABC固定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斜面上放一物块G,处于静止状态,今用一竖直向下的力F作用于物块,则( )
A.斜面对物块的弹力增大 B.物体所受合力不变 C.物块所受摩擦力增大
D.当力F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物体会运动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
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判断弹力、摩擦力以及合力的变化. 解答: 解:未加竖直压力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得,f=mgsinθ,N=mgcosθ.且mgsinθ≤μmgcosθ.当加上竖直方向的力后,受力如图,此时N=(mg+F)cosθ.知支持力变大.
(mg+F)sinθ≤μ(mg+F)cosθ,知物体仍然静止,合力仍然为零,则合力不变.摩擦力f=(mg+F)sinθ,知摩擦力增大.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本题属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基本题型,只要能掌握运动情景及正确受力分析即可顺利求解.
15.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有一光滑小球,有一竖直轻弹簧P与一平行斜面的轻弹簧Q连接着,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小球所受力的个数可能的是( )
A.1 C.3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B.2
D.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