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复习思考题
图2 图3
16.T12钢加热到AC1以上,用图3所示的各种方法冷却,分析其所得到的组织。 17.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与退火? 18.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 2)ZG35的铸造齿轮; 3)锻造过热的60钢锻坯; 4)改善T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19.说明直径为10mm的45钢试样经下列温度加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室温组织:700C,760C,840C,1100℃。
20.两个碳含量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C和900C并保温相同时间奥氏体化后,以大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的冷却速度冷至室温。试分析 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 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碳含量较多? 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 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碳化物较少? 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
21.指出下列工件的淬火及回火温度,并说出回火后获得的组织。 1)45钢小轴(要求综合机械性能好); 2)60钢弹簧; 3)T12钢挫刀。
22.两根45钢制造的轴,直径分别为10mm和100mm,在水中淬火后,横截面上的组织和硬度是如何分布的?
23.用T10钢制造形状简单的车刀,其工艺路线为:锻造一热处理一机加工一热处理一磨加工。
l)写出其中热处理工序的名称及作用。
2)制定最终热处理(即磨加前的热处理)的工艺规范,并指出车刀在使用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和大致硬度。
23.甲、乙两厂生产同一种零件,均选用45钢,硬度要求220—250HB,甲厂采用正火,乙厂采用调质处理,均能达到硬度要求,试分析甲、乙两厂产品的组织和性能差别。
24.试说明表面淬火、渗碳、氮化处理工艺在选用钢种、性能、应用范围方面的差别。
25.两个45钢工件,一个用电炉加热(加热速度约为0.3℃/S),另一个用高频感应电流加热(加热速度约为400℃/S),问两者淬火温度有何不同?淬火后组织和机械性能有何差别?
26.低碳钢(0.2%C)小件经930℃,5h渗碳后,表面碳含量增至1.0%,试分析经以下处理后表层和心部的组织:
(1)渗碳后慢冷;
(2) 渗碳后直接水淬并低温回火;
(3) 由渗碳温度预冷到820℃(>Ar3和Acm),保温后水淬,再低温回火; (4) 渗碳后慢冷至室温,再加热到780℃( 温回火。 28.钢材生产中的热处理多数情况下是哪种热处理工艺?在目的上与机械零件的热处理有何不同?实际生产中应更多地注意什么? 29.经固溶处理的LY12合金在室温下成型为形状复杂的零件,该零件要求具有高的抗拉强度,问下述两种热处理方案哪个较为合理? (1)成型后的零件随后进行高于室温的热处理。 (2)成型后的零件随后不进行高于室温的热处理。 30.根据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下料→锻造→热处理(1)→粗加工→热处理(2)→精加工→热处理(3)→精磨,对下列零件设计出适当的热处理工艺。 (1) 在低载荷下工作,要求耐磨性好的齿轮,选用15钢,要求硬度 HRC58-63. (2) 高速、中等载荷,要求齿面硬度高的齿轮,选用45钢,要求硬度 HRC54-60。 (3) 高速、重载荷、形状复杂,要求改性变形小的齿轮,选用38CrMoAl 钢,要求硬度Hv850以上。 (4) C620车床主轴,与滑动轴承配合(要求较好的耐磨性,HRC52-58), 承受一定冲击载荷,选用45钢。 以上任选其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