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7. ( 多选题 )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本题4.0分)
A、 “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B、 “法治”与“法制”的内涵与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文字表述不同 C、 “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 的前提 D、 “法治”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与“法制”
相对
学生答案:A,C 标准答案:AC
解析:(1)两者的区别:法制的一般涵义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而法
治则强调依法治理。
(2)两者的联系: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将是最终实现法治。只有有法律和法规存在,法律制度就存在,但不一定就实行了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
得分:4
18. ( 多选题 )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 )。(本题4.0分)
A、 讲法律
B、 讲证据 C、 讲程序
D、 讲法理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
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有(1)讲法律——要以法律为准绳;(2)讲证据——以证据为根据;(3)讲程序——要从法律程序出发;(4)讲法理——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得分:4
19. ( 多选题 ) 证据的特征有( )。 (本题4.0分)
A、 合法性
B、 客观性 C、 关联性 D、 合理性 E、 科学性
学生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解析:证据的特征:(1)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
的规定;(2)客观性,即证据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既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3)关联性,即证据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实质性联系,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得分:4
20. ( 多选题 ) 下列有关爱国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本题4.0分)
A、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
依存关系
B、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
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C、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
的内涵
D、 爱国主义是五千年来形成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选项叙述的是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内涵。 得分:4
21. ( 多选题 ) 端正人生态度需要( )。(本题4.0分)
A、 认真 B、 务实 C、 乐观 D、 进取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1)人生须认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
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2)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3)人生应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生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4)人生要进取,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不能贪图安逸、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碌碌无为,否则,人生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
得分:4
22. ( 多选题 ) 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是( )。(本题4.0分)
A、 平等原则 B、 诚信原则 C、 宽容原则 D、 互助原则
学生答案:A,B,C,D 标准答案:ABCD
解析:(1)平等原则,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2)诚信原则,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3)宽容原则,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4)互助原则,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得分:4
23. ( 多选题 ) 下列有关道德的叙述正确的是( )。
(本题4.0分)
A、 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B、 人类最初的道德是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C、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史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D、 语言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学生答案:A,B,C 标准答案:ABC 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选项AB正确。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特别是随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开始,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选项C正确。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选项D错误。
得分:4
24. ( 多选题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
(本题4.0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