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试评窦桂梅《宋定伯卖鬼》一课教学实录

试评窦桂梅《宋定伯卖鬼》一课教学实录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4:57:16

生:宋定伯非常机智,婉转地化解了鬼的怀疑。非常巧妙,是新鬼不是老鬼,这

鬼无法考证。

师:是啊,如果宋定伯话中的“新”字换成“是”分量就不足了。我们已经知道

这句话中“故”在这里当“所以讲”,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 生:因为我新鬼,所以身重耳。 生:之所以身重尔,是因为我新鬼。

师:哈哈,原来宋定伯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点评一下,怎么 样?

生:这样说话有前因,也有后果,这叫有理有据,让鬼无言以 对。

师:是啊,共递相担”,没想到人比鬼重,自然引起鬼的疑心。面对鬼计,可宋定伯的又一诳之的回答中,言之有理,又有理有据,这就是语言的重量!这样表达在气势上就压倒了对方!宋定伯语文学的真好。他太聪明了!真乃“大善”!

生:朗读对话。(注意引导学生把宋定伯的话读得理要直!气 要壮!)

生:我还能从这句话看出宋定伯的话说得太好了。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

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如果,鬼就这么一直问下去,你想啊,纵有千般聪明,总有失误之处。于是,宋定伯先说话了。 生:而且他“新”字时时挂在嘴边,一切因新鬼没有经验,都 可以原谅。

师:宋定伯怎么不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爱好?” 生:先知道鬼有所畏忌,直奔主题,制服鬼。这就叫先发制 人。

师:是的。本来走得好好的,没想到定伯这么一问,那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如此说话的技术,就是语言的分量!好一个智谋的宋定伯,临危不乱,反戈一击,化解危机,致鬼如此倾囊相告,真乃“大善!” 生:朗读。读出语言的分量(略)。

生:这一处鬼复言:“何以有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

也。”定伯说是新鬼,渡河自然有声音,希望鬼不要怀疑。

师:山一程,水一程,正所谓小说情节一波三折。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

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漼作声。结果又有了这样精彩的较量—— 生:这里鬼可不是像上一次说“卿水声太大,将非鬼也?”,而是要这样问,看

来,鬼不仅仅是疑问,那是质问。

师:大家已经知道,这句中的“故”成了缘故,不是原来的“所以”了。面对这

样的质问,宋定伯如果还像上一次的回答,“新死,故不习渡水。”语气还是那么坚硬行不行?

生:不好。定伯说“新死,不习渡水故耳”,我是新鬼嘛,不熟悉怎么渡水不出

声音的缘故罢了,这样,说话的语气比较委婉,平和了。

师:瞧,前半句,一个字也不少,可仅一个“故”字顺序的调换,让我们觉得宋

定伯的回答不但有理,理直却气和。语气委婉多了。那么既然这样,干脆就前半句,后半句“勿怪吾也”不要了呗?

生:不行。有了后半句更加“理直气和”了,而且一再商量带 有恳求的语气。(朗读。)

师:理直,但语气更加柔和了,刚柔相济,张弛有致,博得鬼的理解,这种友好商量的语气,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这就是语言的力量!看来这句话太有艺术含量了。

生:朗读这次对话。(很有味道。)

师:一般说来,有的鬼惟不喜火、惟不喜灯、惟不喜光、惟不喜桃符等。想象,如果宋定伯遇到了这样的鬼,宋定伯该怎么回答? 师:鬼问,何以不避火?

生:“新死,不习避火故耳,勿怪吾也。” 师:鬼问,何以不避灯?

生:“新死,不习避灯故耳,勿怪吾也。”(以下学生问,学 生答)

生:鬼问,何以不避光?

生:“新死,不习避光故耳,勿怪吾也。”

生:鬼问,何以不避桃符?

生:“新死,不习避桃符故耳,勿怪吾也。” 师:到此,你又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宋定伯? 生:机智勇敢,我看是老谋深算。

师:真乃兵不厌诈!听宋定伯又一连串的诳之,让我们看到,说宋定伯诳鬼一路

引人入胜,有智,有勇,有谋,此乃又一大善!(板书省略号“??”) 【“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是主题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惯例,只有对语言文字揣摩品味得透彻,才能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新”、“故”两个字的背后是宋定伯的智和勇,教师引导学生扩大视角广度,培养学生将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言谈,引发学生的想象:如果遇到“惟不喜火、惟不喜灯、惟不喜光、惟不喜桃符等”的鬼又该如何应答,以此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 师:就这样,遂行之后,一路诳之到底,结果呢(课件出 示,生直接读出):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 急执之。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 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得钱 千五百,乃去。

师:这一段着意刻画了宋定伯的动作。宋定伯的哪个动作一下子就跳入你的眼前,

让你眼前一亮、精神一震?

生:“担”和“著”字,宋定伯主动出击,担在肩上不松手, 看出他的机智。

生:我从“执”看出他不怕鬼,还去捉住一直向宛市走,心够 狠的。

生:“唾之”,他先前知道了鬼致命的弱点,便在集市上“唾 之”。

师:这就叫做知此知彼,百战不殆。

生:我还从“乃去”看出,宋定伯太开心了,还卖了那么多钱。

师:从诳鬼以求安全,到诳鬼以灭鬼,还得钱千,五百,扬长乃去。这里的乃去,与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意思相近?

生:和“遂行”相对。遂行:胆大,也有紧张;乃去:潇洒走去,心情高兴。

师:与鬼同行,机智勇敢地走来,卖鬼之后,得意洋洋而去!有诗赞曰:“小马

乍到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宋定伯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真可谓——大善。这也是“捉鬼卖钱”的典故的由来。请批注在课题旁边。 生:在书上批注“捉鬼卖钱”。

【又一次“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语言文字的“义”,除文章的意思(语义)外,还蕴含着我们通常所说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宋定伯“捉鬼卖鬼”的一连串动作,挖掘文本价值,透过这些动作看到语言文字背后蕴藏的真正的内涵,进一步深化人物大智大勇的形象。】

师:一千多年后,这篇志怪小说被演绎成了新的版本(课 件)——

生:景城有姜三莽者,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tǐng )执绳(扛着棍棒,拿着绳子),潜行墟墓间??(姜三莽寻鬼 〔清〕纪昀) 师:猜猜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生:姜三莽在那执绳好几天,连个鬼影也没见着。(最后再出 示下面的内容。)

生:贪便宜的他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白白在坟墓里住了几 天。

师:呵呵,故事的结局是——

生: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学生大笑)

师:姜三莽财迷心窍寻鬼的举动本不足取,但这一段佳话可见 宋定伯卖鬼对后世的影响。

【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教师不是只见教材不顾其他,而是从广度开拓扩大知识覆盖面,审慎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以《姜三莽寻鬼》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存,使他们吸取多种营养,把课上得丰满。这就将狭小的语文课堂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这种延伸,其目的是借助“延伸”,达到语文教学的较高层次的目标,即最大程度上的语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走进鬼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生:宋定伯非常机智,婉转地化解了鬼的怀疑。非常巧妙,是新鬼不是老鬼,这鬼无法考证。 师:是啊,如果宋定伯话中的“新”字换成“是”分量就不足了。我们已经知道这句话中“故”在这里当“所以讲”,那么这句的意思就是—— 生:因为我新鬼,所以身重耳。 生:之所以身重尔,是因为我新鬼。 师:哈哈,原来宋定伯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点评一下,怎么 样? 生:这样说话有前因,也有后果,这叫有理有据,让鬼无言以 对。 师:是啊,共递相担”,没想到人比鬼重,自然引起鬼的疑心。面对鬼计,可宋定伯的又一诳之的回答中,言之有理,又有理有据,这就是语言的重量!这样表达在气势上就压倒了对方!宋定伯语文学的真好。他太聪明了!真乃“大善”! 生:朗读对话。(注意引导学生把宋定伯的话读得理要直!气 要壮!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