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反思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公司第二高级中学
李云鹏
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亘古常新的话题,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而是教学以班级和课堂为单元形式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学校存在的价值所在。或者说,有意义的教学必须是有效和高效的教学。张校长在总校八届三次、四次职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的教学观,推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主线、以学习力提高为重点”的学生主体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对于第二高级中学而言,学校建制几经变化,学生现状显而易见,构建高效课堂尤为必要和紧迫。从2011年开始,我们借助高中课程改革,积极探讨高效课堂的构建,提出了“54321”课堂教学模式,现就有关情况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敬请各位领导及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二高学生构成以补习生和一高录取后的其余上线学生为主。如何面对生源现状,有效提升办学质量,成为二高人必须思虑决策和付诸于行动的极为紧迫的事情。
高中课程改革的本质在于通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我们发现许多老师仍然以课堂主角独霸课堂,以讲代学、以讲代思、以讲代练,学生依旧处于被动接收、无暇思考或懒于思考、重复训练的境地。长久以来形成的时间加汗水教学定势或思维惯性已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要。澳大利亚未来学家伊利亚德说过:“如果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那么你的明天将生活在过去。”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
1
式,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二、“54321”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 1.理论的准备
(1)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过渡。
根据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观点,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经过有效课堂的过渡阶段。
第一阶段:有效课堂“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模式。 第二阶段:高效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按照学生实际,经过第一阶段过渡后,可形成良性循环:学会—兴趣—愿学—学会。否则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2)提高学生听课效果。
美国加里·鲍里奇教授的办法是“讲授-练习-反馈-监察”四个步骤相互协调,不断反复。这四个步骤要不断往复于课堂教学中,并于个性化的学习相结合。
(3)教学起点的选择。
加里·鲍里奇教授认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都是依赖于自己以前的知识结构来解释、重构新的知识的,也就是说,要使课堂教学有效,就必须理解学生当前所处的水平。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解释为:教学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垫着脚就可以够的着的。
2.模式的探研
数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导入新课——展标设疑——精讲释疑——训练提升——总结反馈。
语文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时间模式:5+30+5(5 分钟为教师检测预习和制定学习目标,30 分钟为学生单独完成,教师点拨提升。后 5分钟学生反馈练习完成。 课堂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学
2
生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三大基本操作程序:课前预习、课堂展示、课后达标测评。
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融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有效的学习氛围;“二学会”:学会知识,学会学习。30分钟目标是学会,10分钟目标是会学。“三阶段”:预习阶段,学习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四落实”:“听、说、读、写”落实到每节课。“六环节”:学生自学,展示交流,训练提升,评价小结,检测反馈,预习指导。
历史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借鉴了北京志鸿教育“1333教学模式”:学、展、点、练 。 “1333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板块式教学。
地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第一步:导学案进行基础知识梳理(10分);第二步:学生提出相应知识疑惑点(2分);第三步:学生合作探究所提出疑惑点(3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第四步:教师讲解重点、难点、疑惑点(20分);第五步:真题演练: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情况(5分)。
化学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探究——归纳——发展 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重点讲解——整理吸收——练习巩固。
政治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案学习——展示交流——启发点拨——释难解疑——反思提高。
3.模式的确定及内涵
在各教研组本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学科教学模式的空泛,形成学校统一的教学模式的范式,并在范式的规范下经各学科的教学实践,完成由“通式”到“变式”的学科细化,学校及时修订“五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54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5”(五个步骤):目标定位—课前预习—探究展示—点拨解难—
3
反馈升华。
目标定位:就是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前臵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充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依据三维目标、课程标准,对于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恰当整合,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使学生达成。
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之一,落实和实现课前预习的效果,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有效检查,否则,预习会流于形式。
探究展示:“问题是知识积累、思想、方法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的探究展示需要问题意识,需要情境创设,需要氛围营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点拨解难:点拨疑难的关键在“导”,导的内容是导之以关键词、导之以原理、导之以思维起点和推理过程、导之以方法;导的方法是启发引导、点拨诱导;导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积累经验、增长智慧。
反馈升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通过两个方面检验,一是基础知识达成的直观展示,二是能力的发展升华——后续学习力的形成和发展。
“4”(四个要领):“低、小、多、勤”四字要领。“低”即低起点;“小”即小步子;“多”即多活动;“勤”即勤反馈。
“3”(三个环节):课前抓好预习环节;课堂强调交流互动;课后重视反思反馈。
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特别重视课堂的前伸和后延,即构建“大课堂”概念。
“2”(两个基本点):依标施教,因材施教。
“依标施教”就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评价一节课,主要看它是不是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实质,至于该节课是不是“讲通学透”了教科书,针对学生实际可以有所不同。 “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二高学生实际对教材要有适当取舍,对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