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姚氏家训
是要珍惜精
力,不可滥用。珍惜的办法,他认为就是凡事量力而行。他说: “有走不尽的路,有读不尽的书,有
做不尽的事,总须量精力为之,不可强所不能,自疲其精力。余少壮时多有不知循理事,多有不知
惜身事,至今一思一悔恨。汝后人当自检自养,毋效我所为,至老而又自悔也。 ”
第四,他反对所谓通过医药固阳,服食金石的做法。他说: “医家设骗人专在固阳一节。固阳固
是好事,然精虽不泄而神则耗矣。其尤可恶者,採战之说。採战则有之,然赢军十万,自损三千,况
未必赢乎?此老年之人多以此说自坏其生,可惜也。 ”对于服食金石,他说: “老年人切不可服金石
之药助强阳以作事;如此者未或不亡。 ”总之,人的身体只能靠自身珍惜,若靠其他所谓灵丹妙药只 能是幻想。姚舜牧所说古人靠医药固阳,服金石之药等事,与今天有人大肆宣扬某些滋补品、保健
品等的神奇功效不是很相似?可惜古人都明白的道理,今人仍执迷不悟。 二、 治家之道
吴兴姚氏自明中叶以来,科第婵连,绵绵流长,这与《姚氏家训》中姚舜牧等谆谆告诫子孙后
代如何治家之道有一定的关系。姚舜牧共有 21 个孙子,他的晚年,单是孙辈就已有 19 人,加上家
里所用奴婢、家仆等人少说也有百口左右。这样庞大的家庭规模,若没有一些基本的规制约束,实
难以为继。姚舜牧亲眼目睹了众多世家大族的兴衰,颇有感悟,因而他在家训中谆谆告诫后人要努力
撑持姚家门面。具体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成员相处之道
第一,家长自身宜公正无偏私偏爱。姚舜牧认为: “贤、不肖皆吾子。为人父母者切不可毫发偏
爱。偏爱日久,兄弟间不觉怨愤之积,往往一待亲没而争讼因之。创业思垂永久,全要此处见得明,
不贻后来之祸。 ”他还认为,媳妇之间的矛盾往往源于公婆的偏私。 “妯娌间易生嫌隙。乃嫌隙之生,
尝起于舅姑之偏私,成于女奴之谗搆,家人之暌多坐此。是不可不深虑者。 ”既然家长的偏私有如此
第 1 期
付庆芬: 《姚氏家训》 : 明清吴兴姚氏的望族之道 59
危害,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公正无偏呢?他认为,关键在于家长自身纲纪立得正,在于立诚以为之
本。他说: “看今极有意思的人处外事,无不停停妥妥,一观其处家便自棼错不齐,此何以故?一家
之中尊长临于上,有势不能行者,卑幼狎于下有法不能施者,而女子小人顽皮种种,有即善其教令
而必不肯率者,鞭朴之加亦用不得许多。究竟论之,只在一身之纲纪耳,无私昵无痛嫉六字极为紧
要,而要在立诚以为之本。无私昵,家人自不敢挠,无痛嫉,家人自乐为用。 ”
其孙姚延著也继承他的观点,说: “治家以公正为主,不可先有爱憎之意横于其中。我爱一人,
则誉言日至;我憎一人,则毁言相加,此皆因我之爱憎为先入也。惟立身公正,凡事悉凭理剖断,不
为夙爱者而稍偏,不为素憎者而小屈,则自然喜怒有则,赏罚得平,内外大小无敢訾春后矣。 ” 第二,家庭成员宜沟通,有事当面说破。姚舜牧说: “兄弟间偶有不相惬处,即宜明白说破,随
时消释,无伤亲爱。看大舜待傲象未尝无怨无怒也,只是不藏不宿,所以为圣。今人外假怡怡之名
而中怀仇隙,至有阴妬仇结而不可解,吾不知其何心也。 ”其孙姚延著更进一步认为,凡是家庭中矛
盾,都宜“当面说过,一笑释然” 。他说: “家庭骨肉最宜参商,每因小忿而成大釁者有之,此必有
佐斗者从中挑激??一闻谗言急须当面说过,是非立剖,一笑释然。断不可藏怒蓄怨,各树疑城,
中离外合,因而阋墙生隙,外侮即来。 ” 第三,公婆媳妇相处之道。公婆尤其是婆媳关系是我国古代甚至是现代家庭中最棘手的问题之
一。在传统的三纲五常思想的压制下,媳妇往往处于受制地位。姚舜牧则提出二者关系是相互的。他
说: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则为舅姑者亦宾以子女字其妇矣。妇不以父母事舅姑,舅姑不以子女字其
妇者,不知内则之义者也。 ”
第四,对家人僮仆宽严有加。他说: “待童仆不可不严。然饮食寒暑不可不时加省视。已食即思
其饥,已衣即思其寒,如棉衣蚊帐之类皆当豫为料理。陶靖节遣一仆待其子,曰: ‘彼亦人子也,当
善遇之。 ’此言大有深味。 ”对童仆家人的严主要是指平时要严加约束,以免惹事生非。具体说: “家
人内外大小防闲不可不严。凡女奴男仆年十岁以上不可纵放其出入,而女尼卖婆等尤宜痛绝。葢此
辈一出入,未有肯空手者。 ”
(二)持家之道—— “要学小,莫学大” 姚家从姚舜牧才开始为官显达。姚舜牧本人因此想使姚家就此发展下去,他告诫子孙要谨慎维
持。他说: “吾上世初无显达者,叨仕自吾始。此如大江大湖中偶然生一小洲渚耳,惟十分培植,或
可永延无壤。否则,夜半一风潮,旋复江湖矣。可畏哉,可畏哉。 ”具体说,他训示后人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来努力维持姚家世世清白、清高之风。
第一,提倡勤俭之道,反对荒惰、侈靡之风。姚舜牧认为,清白之家之所以能够世世相守,就
在于不事奢侈,勤俭持家。他说: “世称清白之家匪苟焉,而可承者,谓其行己惟事乎布素,教家克
尚乎简约,而交游一崇乎道义。他在家训中反复论述勤俭持家的道理,反对贪婪荒靡。 谚云,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起家的人未有不始于勤而后 渐流于荒惰,可惜也。 《书》曰: “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起家的人未有不成于俭而后渐废于侈 靡,可惜也。
居家切要在勤俭二字,既勤且俭矣,尤在忍之一字。偶以言语之伤,非横之,及不胜一朝 之忿,搆怨结仇,致倾家室,可惜勤俭之积一朝废也,而况及其身并及其先人哉。宜切戒之。 人须俭约自持,不可恃产浪费到败坏时,干求人许多不雅,尚有未必得者。即得亦须勉偿 以完信行。否则,不齿于士类矣。尚慎诸。
作家要学小,莫学大,门面一弄阔了,后来难乎为继。
俭德之共美德也,人只患不知俭,不能俭耳。吾湖素以俭名,近有诸大家一变而侈靡无算, 中人家仿之,其家立破,此历历可数者。宜亟反之为是。
示子孙务崇俭约。看有当请之客请之。勿轻启宴会,多杀生命以自损其天和。
60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 人 文 科 学 版 ) 2009
《冶公公训言》也说: “作法于俭,犹恐渐奢;作法于奢,决难为继。 ”又说: “俭之为德,非徒惜福
也。俭则淡泊明志,可以先收其放心。葢心之放由于奢。 ” 《姚氏家训》提倡勤俭,反对奢靡,具体说有以下一些内容:
1. 反对大兴土木。姚舜牧说: “凡祠堂坟墓须时勤展视,岁加修理,莫教大敝始兴工作。若住
居有一簷一瓦之坏,即宜治之,切不可无端土木,致倾赀业。语云: ‘与人不睦,劝人造屋’ ,此言 最可省。 ”其孙姚延著则说: “构造房屋不必高大,祗期安身足矣。每见素巨室好大喜功,竭数年之
精神,经营拮据,弘敞壮丽。岂不饰观,迨不一二传而即易姓而居,且更有自我创之,自我售之者,
痴愚至此,不为有识者所窃笑哉。 ”
2. 反对讲排场,争相攀比。 “作家要学小,莫学大” 。而湖州大家奢侈豪华,中人之家仿效,因 而破产。
3. 婚丧等礼, “趁家之有无,中于礼” ,反对婚嫁厚奁,反对厚葬。姚舜牧说: “冠婚丧祭四事,
《家礼》载之甚详,然大要在称家有无,中于礼而已。非其礼为之则得罪于名教,不量其力
为之则
自破其家产, 是不可不深念者。 ” 正因为姚舜牧认为礼要中于礼, 在婚嫁聘娶上, 他便不论聘财奁赀,
“余嫁女不论聘财,娶妇不视奁赀,自任回抵舍房闼中,不留一文,是儿曹所共知见者。后人当以为
式。 ”对于葬事,他则说: “祖宗骨榇不可暴露,须称家道之多寡,择地安葬。??若自恃富厚,亭
柱城台,雕镂华丽,传至子孙衰飒,墓木未拱面墓石已拆,且更有鸣官争卖者,致令先人负痛九京,
惜哉。 ” 《冶公公训言》更是坚持“宁使议我苟简,必不可追逐时趋” 。
4. 反对贪婪,广置产业。姚延著认为: “恒产不可不置,又不可多置。每见广置田亩者,一经
荒歉,钱粮赔累,并所有者而亦思售焉。此恒产之不可多置也。 ”他又说: “做人家者不可贪多。治 家勤俭,渐底充盈。一有贪多之念,辄思方圆田地,借债置产,一经盘算,并所有而皆去矣。 ” (三)守家之道—— “守在诗书” 姚舜牧的守家之道是“守在诗书” 。他说: “余在广昌时,曾写一联云:轮奂美哉新气象,守在
诗书;搆堂肯是旧规模,传之孙子。今思之,必守在诗书,然后能传之孙子,此言殊有深味也。 ”何
以守家之道在于诗书?他说: “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着,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
可见,他所谓“守在诗书” ,实际是要后代以诗书所讲的做人道理相守,也就是他所谓“做人要存心
好,读书要见理明” 。即他在《家训引》中所反复强调的: “总之则本(读书)清高之训,而欲全所
谓浑蠢之遗也。??期示孙子,宁浑毋察,宁蠢毋乖,是为清高;不则不若族人之为田农也。 ”他又
说: “学者心之白日也。不知好学即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亦皆有蔽也,况于他好
乎?做到老,学到老,此心自光明正大,过人远矣。然做到老,学不了,此尤不可不加之虑也。 ”正
因为人应当不断地学习,所以他又说: “好胜之心不可在功名上,惟当在学问上。然学问虽极精进, 尤当守之以谦,豪无胜人之气,是所羡也。 ”总之,人应当不断地学习, “高尚地学习” 。 三、 处事之道
世事环境复杂多变,姚舜牧在处事方面也多多训示后人。 (一)作事谋始,绝讼之本
他训示子孙,为了杜绝讼事,凡事要一开始就谋划好。他说: “讼非美事,即有横逆之加,须十 分忍耐,莫轻举讼。到必不可已处,然后鸣之官司,然有从旁劝释者,即听其解,已之可也。 《讼卦
辞》 ‘中吉,终凶,不克’等语,最宜三复,然究之, ‘作事谋始’一语则绝讼之本也。 ” “作事谋始”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