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代厅
直隶厅,清代地方行政单位之一,直属于省,其长官为同知或通判。
厅本来并不是固定的行政单位,因初期知府常把自己的左贰官(即副手)同知、通判派出分防,专管某些事务,其派出之办事处名之为“厅”,以后就逐渐形成为固定的行政单位。此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哈密、乌什、库车等地),不宜设州置县,也设厅,派同知、通判为其长官。一般的散厅多属知府统辖,与州同级。直属布政司管辖的,称为直隶厅。直隶厅与府、直隶州为同级单位。各厅的属官有经历、知事、照磨、库大使、司狱等,所掌略同于
府属各官。
清代在全国设有直隶厅41个。各厅长官除甘肃的一个厅为通判(正六品),其余都是同知(正五品)。 [1] 参考资料
? 1. 清代直隶厅解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陕西师范大学主办ISSN 1001-5205
长春厅,清朝行政区划。是吉林将军境内第2个建治单位(第1个是吉林厅),是清代东北地区建立的第14个行政单位。辖境相当今吉林伊通河、饮马河流域。
长春厅舆地全图(光绪二年)
辖区为:东至沐石河190里,西至巴延吉鲁克山40里,南至伊通边门15里,北至吉家窝堡172里。长春厅初辖怀惠、沐德、抚安、恒裕四个乡,43个甲。
因垦民日众,1800年7月8日(清嘉庆五年五月十七日)朝廷在郭尔罗斯前旗之长春堡(今吉林长春市南)置长春厅,隶吉林将军。礼部铸发“吉林长春厅理事通判之关防”,首任通判是蒙古镶蓝旗人六雅图,正六品。清道光二年(1822年),清政府又设农安乡,划归长春厅。道光五年(1825年)移治宽城子(今长春市)。1882年(清光绪八年)3月17日,长春正印官理事通判改为抚民通判加理事衔,首任抚民通判为直隶清苑人孙堪。光绪十四年(1888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
长春厅只管理民人事务,“弹压地方,管理词讼,承办命盗案件”,地租由蒙旗自行收取,长春厅署协助。长春厅境内的蒙古事务归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管理。长春厅境内的满洲八旗事务与长春厅无涉,归吉林将军辖理。长春厅是清代开国以来在蒙地上设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因为是在蒙地上“借地设治”,所以这个地方政权称之为“厅”,印信为“关防”,长官为“通判”,以示与当时正规的地方政权-“县”、“州”、“府”、“道”相区别。[1]
厅是清朝政府在新开发地区或者具有特殊地位的地区所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厅又分为直隶厅和散厅,直隶厅和府、直隶州等级相同,直隶于省,多数不领县;散厅隶属于府,与散州、县等级相同。[1]
清代内地政区的层级关系为:
布政使司 (省、行省) 道 直隶州 府 直隶厅 县
散州 县 散厅 [编辑]参考文献 1. ^ 清朝地方行政区划.
厅古作听。古代官府办公的地方叫做“听事”,简称“听”。后来“听”被叫称“厅”。在清初作为地方官制的“直隶厅”与“散厅”原本不是独立的行政机构,并且原来也没有“直隶厅”与“散厅”的差别。厅的长官是同知、通判,但这些官职原来是由知府的佐贰官担任的。他们被派遣到地方,临时在府衙门外,还有自己独自的事务所,此事务所被称作“厅”。但是,这种类似出差所的机构有一天终于有了独立的职能,最终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就变成“定制”。关于它的来源,有些学者根据《清朝文献通考》追溯到康熙末期或雍正初期。从文献中我们确实能找到雍正年间就有在上述意义上的派遣同知、通判的事例,它们有的时候习惯上被称为“厅”。
下面两个表的典据是《清朝文献通考》,它比较全面地整理并记载从入关起至乾隆五十年(1785)的事情。〔1 〕至少根据《清朝文献通考》,散厅的五分之三以上是康熙或雍正年间被设置,并乾隆年间被设置的也是乾隆早期的事。反之,直隶厅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乾隆年间被设立,并没有康熙年间的设置。限靠于该记载,“散厅”的设置年代起源比“直隶厅”早一些。 但是,如果凭此下结论,视之为直隶厅、散厅正式成立之佐证,笔者以为不免操之过急,过于轻率了。笔者认为:“直隶厅”与“散厅”的“定制化”是到乾隆三十年代中期才完成。其背景是:乾隆年间在此时期的“直隶厅”的较多的新设置。如此看来,《清朝文献通考》指出那样的,乾隆以前的“直隶厅”与“散厅”的设置不是准确的认识。
笔者提出的定制化标准有两个:第一,“直隶厅”与“散厅”之间发生明确的区别;第二,它们分别被看作像府、县那样的独立行政机构。就是说,单纯的同知或通判的派遣不可认为“定制”化的指标。比如说,乾隆《大清会典》的《户部》记载里,除了府、直隶州、散州、县以外,没有直隶厅与散厅的名字(当然,康熙、雍正《大清会典》里也没有)。〔2〕反之, 嘉庆《大清会典》的《户部》把直隶厅与散厅看作正式行政机构,并且把它们跟府、州、县同样记载。〔3〕
那么,首先依据《清实录》的记载着手研究《清朝文献通考》所认为的散厅的设置。 乾隆散厅总表
号码 省 府 散厅名 设置年 设置背景 1 山西 大同 丰镇厅 乾隆11年 裁卫所设置 2 山西 朔平 宁远厅 乾隆15年 裁卫所设置 3 江西 吉安 莲花厅 乾隆8年 设置 4 江西 赣州 定南厅 乾隆38年 从定南县改 5 浙江 温州 玉环厅 雍正5年 设置 6 湖南 辰州 乾州厅 康熙43年 设置 7 湖南 辰州 凤凰厅 康熙43年 设置 8 湖南 辰州 永绥厅 雍正8年 设置 9 陕西 同州 潼关厅 乾隆12年 从潼关县改 10 陕西 汉中 留坝厅 乾隆15年 设置 11 陕西 延安 安边厅 乾隆8年 设置 12 甘肃 巩昌 洮州厅 乾隆13年 裁卫设置 13 四川 宁远 越@①厅 乾隆25年 裁卫设置 14 四川 叙州 雷波厅 乾隆26年 裁卫设置 15 四川 叙州 马边厅 乾隆30年 设置 16 四川 雅州 打箭炉厅 雍正7年 设置 17 广西 镇安 小镇安厅 乾隆31年 设置
18 云南 丽江 维西厅 雍正5年 设置 19 云南 丽江 中甸厅 雍正5年 设置 20 云南 普洱 思茅厅 雍正7年 设置 21 云南 顺宁 缅宁厅 乾隆12年 裁土司设置 22 云南 昭通 大关厅 雍正7年 设置 23 云南 昭通 鲁甸厅 雍正9年 设置 24 云南 楚雄 è@②嘉厅 雍正10年 设置 25 贵州 贵阳 长寨厅 雍正4年 设置 26 贵州 南笼 朗岱厅 雍正9年 设置 27 贵州 南笼 归化厅 雍正12年 设置 28 贵州 都匀 八寨厅 雍正6年 设置 29 贵州 都匀 都江厅 雍正6年 设置 30 贵州 都匀 丹江厅 雍正6年 设置 31 贵州 镇远 台拱厅 雍正11年 设置 32 贵州 镇远 清江厅 雍正8年 设置 33 贵州 黎平 古州厅 雍正7年 设置 34 贵州 大定 水城厅 雍正11年 设置 35 贵州 铜仁 松桃厅 雍正8年 设置
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云南、丽江府的跟维西厅有关记载是:“移云南鹤庆通判,驻维西,添设剑川州州判一员,驻中甸,从云贵总督鄂尔泰请也”〔4〕。
雍正六年二月云南、昭通府的跟大关厅有关的记载是:“吏部等衙门议覆,云贵总督鄂尔泰疏称,乌蒙、镇雄,既经改土归流,并归滇省管辖……去府城dào@③ 远,设通判一员驻扎”〔5〕。
雍正六年三月浙江、温州府的跟玉环厅有关记载是:“户部议覆,浙江总督李卫条奏,一经理玉环山事宜,一,增改文员,玉环山地方,周围七百余里,田地十万余亩,山岙平衍,土性肥饶,界在温台之间,实为海疆要地,请设温台玉环清军饷捕通知一员”〔6〕。
雍正七年闰七月云南、普洱府的跟思茅厅有关的记载是:“吏部议覆,云贵广西总督鄂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