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恒大、万科两大巨头钢筋含量控制标准 - 图文
重”上考虑,即改变楼板的结构形式。采用先进技术的现浇双向空心楼板、加轻质填充块的双向密肋楼板都是可以考虑的途径。) 2.4梁布置时不必每幅墙下都布置梁
(有时一些小板块上的隔墙,即使把隔墙荷载等效为板面荷载,其计算结果也是构造配筋。当板跨小、布梁多时使用钢量肯定会增多,而且可能使楼面荷载多次传递,造成受力不合理。) 2.5 计算参数
1 结构抗震等级和柱的单双偏压计算模式等设计参数对含钢率有较大影响,应认真结合规范和具体工程情况进行选择。 2 计算振型数应合理
(用来判断参与计算振型数是否够的重要概念是有效质量系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5.1.13条规定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有效质量系数应不小于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5.2.2条条文说明中建议有效质量系数应不小于0.9。一般来讲当有效质量系数大于0.9时,基底剪力误差小于5%,所以满足规范要求即可没有必要过多增加振型数,使计算用时增加和计算书增厚。) 3 周期折减系数
(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直接影响到竖向构件的配筋,如果盲目折减,势必造成结构刚度过大,吸收的地震力也增大,最后柱配筋随之增大。) 4 偶然偏心
(《高规》规定,高层建筑在计算位移比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计算单项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根据规范要求高层结构在计算时均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考虑偶然偏心后结构墙及梁用钢量将增加3%左右。)
5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高规》规定质量与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在实际工程中要求在刚性楼板假定及偶然偏心荷载作用下位移比不小于1.2时应考虑双向地震作用。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后结构配筋一般增加5%~8%,单构件最大可能增加1倍左右,可见双向地震作用对结构用钢量影响较大。控制高层结构位移比不超标是是否考虑双向地震作用的关键,也是控制钢筋用量的关键环节。)
6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作用
(《抗震规范》第5.1.1.2条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o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考虑多方向地震对构件配筋有明显的影响,配筋平均增加5%左右。) 3 荷载取值
3.1活载应根据建筑功能严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取值,不要擅自放大,对于一些特殊功能的建筑(规范未做规定的),应会同甲方共同测算活荷载的取值或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条文说明4.1.1条酌情取值。对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4.1.2条可折减的项目,应严格按所列系数折减,尤其是消防车活载。对工业建筑,原则上应按工艺设计中设备的位置确定活载取值,活载不折减。如果按GB50009—2001附录C取值,活载也不折减,但应分别对板、次梁及墙柱基础取不同值进行分步计算,取相应的计算结果对各构件配筋。动力荷载应成乘以相应的动力放大系数。
3.2恒载可以由构件和装修的尺寸和材料的重量直接计算,材料的自重可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恒荷载计算应当准确。在计算填充墙线荷载应扣除上一层梁高及门窗洞口部分重量。
(建筑结构的恒载在计算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目前房地产开发前景广阔,但是开发楼盘的使用功能往往是一个未知数,既就是商品住宅也要考虑装修面层的做法,水泥地面、水磨石、地板砖(湿铺:水泥沙浆粘贴;干铺:细石混凝土加水泥浆粘贴)、木地板、大理石、花岗岩等等应有尽有,怎样选定合理的荷载取值要充分的了解市场需要,不能盲目选用大值,这样才能使设计安全可靠经济适用。) 3.3建筑结构的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工业建筑中还有吊车荷载、动力荷载等),计算依据是《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3.4 在建筑结构计算时要合理的考虑使用荷载组合,使得使用荷载合理有效,结构在设计合理使用年限内处于安全状态。
3.5 墙体材料:应采用轻质材料,以减轻建筑自重。
(房屋越高,建筑自重越大,引起的水平地震作用越大,对竖向构件的地基造成的压力也越大,从而带来一连串的不利影响。因此,目前在高层建筑中,已大量推广应用轻型隔墙、轻质外墙板,以及采用陶粒、火山渣等为骨料的轻质混凝土,以减轻建筑自重。这些都能减少结构的用钢量。隔墙费用占房屋造价的12%左右。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针对一座上海地区正在建造的28层剪力墙结构的高层住宅建筑作了采用石膏板内隔墙系统与传统砖石混凝土墙体系统的造价和经济性比较。研究表明,在高层住宅建筑中采用轻质石膏板内隔墙体系,主要的土建结构造价(包括楼板、外墙、内墙、梁、基础结构体系等)比传统砖石混凝土体系的土建结构造价降低10%,建筑工程的总造价降低4.27%。)
4、构件设计 4.1 板
4.1.1 板钢筋应采用高强度钢筋(冷轧带肋,三级钢),合理选择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弯构件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表明提高钢筋的强度可减小配筋率。 板用冷轧带肋钢筋代替普通钢筋用钢量节约率可达20%。混凝土强度等级低则构造配筋就小,反之则大)
4.1.2 宜采用塑性理论计算板的配筋,然后根据建筑不同使用功能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3.1与5.3.2条规定,板块可以使用塑性理论来计算,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或采取有效措施。用PKPM软件对板配筋结果对比显示,双向板用塑性理论计算得到的配筋结果比用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配筋结果少30%左右。对于使用塑性理论计算降低配筋后会对板块的裂缝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算例》一书第191页的一段话:“在民用建筑中,楼层的现浇楼板,大多数为双向板。其计算方法,主要有弹性方法及塑性方法两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习惯采用塑性方法计算,至今已有50年历史,尚未发现有因按塑性方法设计而发生安全问题。至于近来常发现的楼板裂缝问题,原因众多,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等,皆可能导致楼板开裂。我们认为,计算方法不是楼板裂缝的原因。”)
4.1.3 合理控制现浇板的跨度,应使板的配筋由内力控制而非按构造配筋。 (楼板的配筋与板跨、梁的平面布置形式和荷载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具体的需要,设计合理的梁平面布置,使得楼板厚度和配筋处于一个合理的范围是设计应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