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三章 - 相互作用测试题
不计绳本身的质量,保持F的大小不变,改变?角大小,当?角为____时,两绳的张力相等。 12.如图-7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为M=3m,已知
木块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则木板所受桌面给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 13.如图-8所示,两根弹簧原长都是100cm,劲度系数都是k=10N/m,小球A和B的质量都是100g,若不计弹簧质量,而且两个小球都可看做质点,则悬点O到B之间的弹簧总长度是________(g=10N/kg)
14.在做共点力合成的实验时,合力与它的分力作用效果应当是相同的,本实验中这种相同的作用效
果是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
15.以下是一位同学做“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的实验。
(1)下列的实验步骤是这位同学准备完成的,请你帮这位同学按操作的先后顺序,用字母排列出来
是: 。
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
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
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
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 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2)下表是这位同学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所测的几组数据: 弹力(F/N) 弹簧原来长度(L0/cm) 弹簧后来长度(L/cm) 弹簧伸长量(x/cm) 0.5 15 16.2 1.0 15 17.3 1.5 15 18.5 2.0 15 19.6 2.5 15 20.8 ①算出每一次弹簧伸长量,并将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格内 ②在图-9的坐标上作出F-x图线。 ③写出曲线的函数表达式。(x用cm作单位): ④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5
图-9
四.计算题
0
16.如图-10所示,荡秋千的小学生所受的重力为400N,秋千最大摆角为60,当他处于最高位置时,
把他所受的重力在沿绳方向和垂直绳方向进行分解,求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并考虑按这两个方向分解重力的物理意义。 图-10
17.如图-11所示,长为L=5m的轻绳,两端分别系在AB和CD两杆的顶端A、
C处,两杆竖直立在地面上,已知两杆水平间距为d=4m。绳上有一光滑轻质挂钩,其下悬挂一受重力G=24N的重物,当重物达到静止时,绳中张力多大?
图-11
18.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受到同一水平面中几个共点力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其中沿正东方
向、大小为50N的力,改为沿正南方向作用于该物体(大小不变)。这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多少?合力的方向如何?
6
第三章 相互作用测试题A答案
1.D 2.D 3.B(金属丝开始能处于平衡状态,据二力平衡,O点即是重心的位置。如果将BA段弯曲对
折,
需将悬点左移才能重新平衡,故B对) 4.A 5.C 6.D 7.D 8.C 9.D
6N 10.C 11.
2L2?1F 12.,L 13.6, 1.5,0.25(如图-7所示,支持力222FN=Gcos?=7.5?cos37?7.5?0.8=6(N) 在平行于斜面方向上,摩擦
图-7
00=6N
力F摩,下滑力及拉力合力为零 则有6=F摩+Gsin37 则F摩=6-4.5=1.5(N) 又F摩=?FN则?=
1.5=0.25 14.2N——14N。 15.F′,F1,变 60 16.50N (如图-8所示,另一个分力沿虚线方向时取最小值 最小值为Fsin?=100?sin30=50(N) 17.F=?G=10?0.2=2N 18.(1)6N (此时是静摩擦力,在水平方向三个力的合力为0, 摩擦力 F=F1-F2=6N(2)6N(撤去F1,物体仍处于静状态,F=F2=6N) (3)根据F=?FN=8N
知,此时物体开始运动故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8N
图-8
第三章 相互作用测试题B答案
1.B 2.C 3.AC 4.D(F开始是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的下滑力mgsin? ,所以随着角度增
大, 摩擦力增大,滑动后成为滑动摩擦力,大小是?mgcos?,其大小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故B对)5.C (后
脚
相对地面有向后滑的趋势,前脚相对地有向前滑的趋势,所以前脚受到向后的摩擦力,后脚受到向前
的摩
擦力)6.BC 7.C 8.D 9.C(三种情况下,绳中的拉力均等于物体的重力,处于位置1时,滑轮受的压
力最 大,是2mg,处于位置3时,受压力最小是2mg) 10.B 11.135° 12.?mg 13.230cm(?x1?2mg2mg??0.2,?x2??0.1,所以总长度等于原长加上伸长量之和, k10k100cm+100cm+20cm+10cm=230cm) 14.将橡皮筋拉长相同的长度。 15.(1)实验步骤排列:C B D A
E F 弹力(F/N) 弹簧伸长量(x/cm) 0.5 1.2 1.0 2.3 7
1.5 3.5 2.0 4.6 2.5 5.8 向向正
图-9
是互
=502?502=502(N)
曲线的函数式。(x用cm作单位)。 F = 0.43x 函数表达式中的常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表示使弹簧每伸长或压缩0.01m(1cm)所需的拉力,大小为0.43N。
16.两分力大小分别为346.4N 和200N,其中346.4N的分力使小学向回摆动,200N的分力使小学生压紧秋千板 17.解析:如图-9,AO、OC绳中张力是处处相等的,故绳与水平方平方向的夹角总是相等,?1与?2也总是相等的,则有:2Tcos?1=mg ,又OAsin?1+OCsin?1=4,OA+OC=5 得出si?n1=0.8,cos?1=0.6,得出绳中的拉力 T=
mg2?0.6=20N
解析:跟该力平衡的其它力的合力F=50N,方
西。将该力转为沿正南方向,则这个力跟F合成,成直角的两个力的合成:F合
8
1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