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考化学总复习非选择题系列练题29
【解析】 【详解】
A. 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发酵法将淀粉变为乙醇,再蒸馏分离出来,故A错误; B. 超导材料AB2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说明AB2是电解质,故B正确;
C. 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可以不能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污染性气体排放,故C错误;
D. 人体摄入的单糖不需要经过水解,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
粮食酿酒不是本身含有酒精,而是粮食中淀粉发酵得到乙醇,再蒸馏。
9.已知有机物是合成青蒿素的原料之一(如图)。下列有关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B.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式为C6H10O4
D.1mol该有机物与足量的金属Na反应最多产生33.6L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中含有有官能团羟基和羧基,所以具有羟基和羧基的性质。
【详解】
A. 该有机物右上角的羟基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羧基,A正确;
B. 该有机物右下角的羟基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但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 分子式为C6H12O4,C错误;
D. 未说明是标准状况,所以不确定该有机物与金属Na反应最多产生的H2体积,D错误; 故选A。
10.已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Q1、Q2均为正值): H2(g)+Cl2(g)→2HCl(g)+Q1
33
H2(g)+Br2(g)→2HBr(g)+Q2
根据上述反应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Q1>Q2
B.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 C.生成1mol HCl(g)放出Q1热量
D.等物质的量时,Br2(g)具有的能量低于Br2(l)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非金属性Cl>Br,HCl比HBr稳定,则反应①中放出的热量多,即Ql>Q2,故A正确; B.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均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故B错误;
C.由反应①可知,Q1为生成2mol HCl的能量变化,则生成 molHCl(g)时放出热量小于Q1,故C错误;
D.同种物质气体比液体能量高,则1molHBr(g)具有的能量大于1molHBr(l)具有的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失电子难的原子,容易获得的电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能是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A错误; B. 同素异形体的转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发生元素价态的改变,所以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的电子也可能难,如稀有气体,D错误。 故选C。
12.常温下,向1L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后,NH4+与NH3·H2O的变
34
化趋势如右图所示(不考虑体积变化和氨的挥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原溶液小 B.在M点时,n(OH-)-n(H+)=(a-0.05)mol C.随着NaOH的加入,
不断增大
D.当n(NaOH)=0.05mo1时,溶液中有:c(Cl-)> c(NH4+)>c(Na+)>c(OH-)>c(H+) 【答案】C 【解析】 【分析】
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NaOH,则溶液中发生反应常温下,向1L0.1mol·
NH4++OH-=NH1?H2O,随着反应进行,c(NH4+)不断减小,c(NH1?H2O)不断增大。 【详解】
A项、M点是向1L 0.1mol?L-1NH4Cl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固体后,反应得到氯化铵和一水合氨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和一水合氨浓度相同,一水合氨是一元弱碱抑制水电离,此时水的电离程度小于原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故A正确;
B项、根据电荷守恒c(H+)+c(NH4+)+c(Na+)=c(OH-)+c(Cl-),可得n(OH-)-n(H+)=[c(NH4+)1L,c(Na+)=amol?L ̄1,c(Cl-)=0.1mol?L ̄1,+c(Na+)-c(Cl-)]×在M点时c(NH4+)=0.05mol?L ̄1,1L=(a-0.05)mol,故B带入数据可得n(OH-)-n(H+)=[0.05mol?L-1+a mol?L-1-0.1mol?L-1]×正确;
C项、氨水的电离常数Kb=
,则
=
,温度不变Kb不变,随着NaOH
的加入,c(NH4+)不断减小,不断减小,则不断减小,故C错误;
D项、=0.05mol时,NH4Cl和NaOH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H1?H2O当n(NaOH)和NH4Cl、NaCl,NH1.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4Cl水解程度,导致溶液呈碱性,钠离子、氯离子不水解,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Cl-)>c(NH4+)>c(Na+)>c(OH-)>c
35
(H+),故D正确。 故选C。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4)2SO4溶液浓缩时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生成NH4HSO4 B.相同温度下,强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大于弱酸溶液 C.通电时,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 D.蒸干Na2CO3溶液最终得到NaOH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温度升高,促进NH4+水解,酸性增强,产生NH4HSO4,选项A正确;
B.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离子浓度等因素有关,离子浓度越大,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就越强,与电解质强弱无关,选项B错误;
C.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非电解质,如乙醇溶液,通电时乙醇分子不发生移动,选项C错误; D.蒸干Na2CO3溶液,应得到的主要成分仍为Na2CO3,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4.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空气:C2H2、CO2、SO2、NO B.氢氧化铁胶体:H+、K+、S2-、Br- C.银氨溶液:Na+、K+、NO3-、NH3·H2O D.重铬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空气中含有氧气,一氧化氮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带有正电荷,带负电荷的离子能够中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电荷,导致氢氧化铁发生聚沉,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K+、NO3-、NH3·H2O离子之间不反应,与银氨溶液也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3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