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考化学总复习非选择题系列练题29
通入KOH和Ca(OH)2的混合稀溶液中,则生成沉淀的质量和通入的CO2质量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沉淀质量增加,二氧化碳过量后沉淀又被溶解,即减少,同时考虑的题给的信息“③通入悬浊液中的气体,与溶液反应后才与沉淀反应”即可完成该题的解答。 【详解】
一开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此时沉淀质量增加,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完毕后,根据题中信息可以知道,此时溶液处出于悬浊液状态,所以此时发生的是二氧化碳和碳酸钾溶液或是没有反应完全的氢氧化钾的反应,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再有沉淀产生,但是同时沉淀的质量也不会减少,当把碳酸钾及氢氧化钾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能够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此时沉淀逐渐减少最后为零,则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碳酸钠热溶液呈碱性,可用于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纯硅用于制太阳能电池或芯片等,而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 B.利用碳酸钠热溶液水解呈碱性,可除餐具上的油污,故B正确; C.海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一定条件下,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故D
13
B. C. D.
正确; 故答案为A。
1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或通入试剂X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正确的是
A.A 【答案】D 【解析】 【详解】
B.B C.C D.D
A、HCO3与SiO3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CO3,所以HCO3与SiO3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 B、FeS溶于酸,所以Fe2+与H2S不反应,故不选B;
C、HClO能把SO32-氧化为SO42- ,HClO、SO32-不能共存,故不选C;
D、I-、Cl-、H+、SO42-不反应,加入NaNO3,酸性条件下碘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反应离子方程式是6I-+8H++2 NO3-=2NO↑+3I2+4H2O,故选D。 1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冰醋酸和1mol乙醇经催化加热反应可生成H2O分子数为NA B.常温常压下,将15g NO和8g O2混合,所得混合气体分子总数小于0.5NA C.标准状况下,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D.6.8g熔融态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冰醋酸和1mol乙醇经催化加热反应可生成H2O分子数小于NA,故A错误;
14
-2-2--2-
B.常温常压下,将15g NO和8g O2混合反应生成0.5mol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会聚合为四氧化二氮,所得混合气体分子总数小于0.5NA,故B正确; C.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故C错误;
D.熔融状态的KHSO4的电离方程式为KHSO4=K++HSO4-; 6.8g熔融状态的KHSO4物质的量=
6.8g=0.05mol,含0.05mol阳离子,故D错误;
136g/mol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状态是解题关键,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使用条件和对象,题目难度不大。
14.自然界中时刻存在着氮的转化。实现氮按照一定方向转化一直是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N2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2
NH3,NH3
NO均属于氮的固定
B.催化剂a作用下氮原子发生了氧化反应 C.催化剂a、b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使用催化剂a、b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氮的固定是指氮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N2氮的固定,A错误;
B. 催化剂a作用下氮原子发生了还原反应,B错误;
C. 催化剂a、b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C错误;
NH3为氮的固定,但NH3
NO不属于
15
D. 使用催化剂a、b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D正确。 故选D。
15.某烃的结构简式为
,关于该有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 C.能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 D.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分子结构中含有
,为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A错误;
B.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8H10,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乙苯和二甲苯(邻位、间位和对位3种),共4种,故B错误;
C. 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含有应,故C正确;
D. 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褪色原理不同,故D错误; 答案选C。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有机物的元素定量分析最早是由德国人李比希提出的,某实验室模拟李比希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一定量的该氨基酸放在纯氧气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的水用装置D(无水氯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用装置C(KOH浓溶液)吸收,N2的体积用E装置进行测量,所需装置如下图(夹持仪器的装置及部分加热装置已略去):
和-CH2-,能发生取代反
(1)该实验装置的合理连接顺序为:A、__、E。(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