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含3套新高考模拟卷)高考化学总复习非选择题系列练题29
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3-+Ba2++OH-=BaCO3↓+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次氯酸是弱酸,不能拆写,应写成HClO的形式,A错误; B、多元弱酸根应分步水解、是可逆反应,CO32-+H2OC、反应前后电荷数不等,C错误;
D、少量的系数定为1,HCO3-+Ba2++OH-=BaCO3↓+H2O,D正确。 答案选D
4.学校化学研究小组对实验室某废液缸里的溶液进行检测分析,提出假设:该溶液中可能含有NH4+、K+、Al3+、HCO3-、Cl-、I-、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离子。实验探究: ①取少量该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②取100mL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3mol白色沉淀甲,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
③另取100mL该溶液,逐渐加入Na2O2粉末,产生的沉淀和气体与所加Na2O2粉末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HCO3-+OH-,B错误;
A.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I-、HCO3-、Cl-
B.该溶液中一定含有K+,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
C.在溶液中加入0.25~0.3molNa2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Al(OH)3+NaOH=NaAlO2+2H2O D.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唯一原因是NH4+发生水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
9
①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无HCO3;②滴加足量Ba(NO3)2溶液,加稀硝酸酸化后过滤得到0.3mol白色沉淀甲,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未见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SO42,且n(SO42)=0.3mol,无Cl、I;③逐渐加入Na2O2粉末,由图可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依次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0.1mol,与铵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0.2mol,最后与氢氧化铝反应,含有铝离子,一定不存在碳酸氢根离子。 【详解】
A.由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I-、HCO3-、Cl-,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100mL溶液中有n(SO42-)=0.3mol,n(Al3+)=0.1mol,n(NH4+)=0.2mol,由电荷守恒可知n(K+)=0.1mol,其浓度为1mol?L-1,故B正确;
C.在溶液中加入0.25~0.3molNa2O2时,过氧化钠会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将氢氧化铝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Al(OH)3+NaOH=NaAlO2+2H2O,故C正确;
D.溶液中存在铵根离子和铝离子,则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NH4+、Al3+发生水解,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发可燃冰,有利于节省化石燃料,并减少空气污染 B.酒精能杀菌,浓度越大效果越好
C.钻石、水晶、刚玉都是人们熟知的宝石,但其化学成分不同 D.用热的纯碱溶液和直馏汽油去油污原理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节省化石燃料,并减少空气污染,故A正确;
B.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并不是越大越好,浓度过大的酒精能够使细菌表明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硬膜,这层硬膜阻止酒精分子进一步渗入细菌内部,反而保护了细菌,故B错误;
C.钻石的成分是碳单质,水晶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刚玉的成分是氧化铝,三者成分不同,
10
----
-
故C正确;
D.纯碱水解显碱性,油脂在碱性环境下水解,直馏汽油去油污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所以二者去油污原理不同,故D正确; 故选:B。
6.锂—铜空气燃料电池(如图)容量高、成本低,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为O2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2Cu+2OH-
C.放电时,当电路中通过0.1 mol电子的电量时,有0.1 mol 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有标准状况下1.12 L氧气参与反应 D.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 【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放电过程中消耗Cu2O,由此可见通入空气Cu腐蚀生成Cu2O,由放电反应推知Cu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O+2e-+H2O=2Cu+2OH-,Cu2O又被还原成Cu,整个过程中Cu相当于催化剂,氧化剂为O2,A项正确;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2e-+H2O=2Cu+2OH-,B项正确;C,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Li-e-=Li+,电路中通过0.1mol电子生成0.1molLi+,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反应中消耗O2物质的量为
0.1mol=0.025mol,在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4为0.025mol?22.4L/mol=0.56L,C项错误;D,放电过程中消耗Cu2O,由此可见通入空气Cu腐蚀生成Cu2O,D项正确;答案选C。
7.ClO2和NaClO2均具有漂白性,工业上用ClO2气体制Na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1
A.步骤a的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和干燥
B.吸收器中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ClO2-+2H+ +O2↑ C.工业上将ClO2气体制成NaCIO2固体,其主要目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 D.通入的空气的目的是驱赶出ClO2,使其被吸收其充分吸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结晶后分离出固体的操作是过滤、洗涤和干燥,故A正确;
B.在碱性条件下,产物中不能有酸,生成NaClO2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H2O2+2OH-=2ClO2- +2H2O +O2↑,故B错误;
C. ClO2是气体,气体不便于贮存和运输,制成NaCIO2固体,便于贮存和运输,故C正确; D. 通入的空气可以将ClO2驱赶到吸收器中,使其被吸收其充分吸收,故D正确。选B。 8.25℃时,向KCl溶液加入少量KCl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答案】C 【解析】
25℃时,向KCl溶液加入少量KCl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的过程中,随着氯化钾的增加,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加、氯化钾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但是整个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不变,答案选C。 9.下列使用加碘盐的方法正确的有( )
①菜烧好出锅前加盐 ②先将盐、油放锅里加热,再加入食材烹饪 ③煨汤时,将盐和食材一起加入 ④先将盐放在热锅里炒一下,再加入食材烹饪 A.① B.② ③ ④ C.③ ④ D.① ③ 【答案】A
【解析】食盐中所加的含碘物质是KIO3,KIO3在加热的条件下容易分解生成易挥发的碘单质,导致碘损失,所以正确的方法为①菜烧好出锅前加盐,故答案选A。正确答案为A。 10.已知:①K2CO3+CO2+H2O→2KHCO3;CaCO3+CO2+H2O→Ca(HCO3)2 ②KHCO3、Ca(HCO3)2都易溶于水 ③通入悬浊液中的气体,与溶液反应后才与沉淀反应,将足量CO2
12
B.溶液中KCl质量分数 D.KCl溶液质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