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开题报告]宁波市进口商品结构研究—基于与深圳的比较分析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宁波市进口商品结构研究—基于与深圳的比较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口总额从1980年的
200.17 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9559.5亿美元,增长47倍。其中,初级产品进口额从1980年的69.59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2430.85亿美元,增长35倍;工业制成品进口额从1980年的130.58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128.65亿美元,增长55倍。这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竞争力有了十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进出口商品结构还存在很多不足,“高出低进”已经成为我国外贸运行的主要特征。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我国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注重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从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07年初商务部领导讲话,无不强调要重视进口。进口商品结构研究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与热点。
意义:宁波是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城市,进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对于宁波
对外贸易发展水平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在国家极力支持进口这个宏观背景下,消化不利因素,有效促进进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对于进一步发展宁波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宁波与深圳的总体进口商品结构的分析比较,然后分别从进口的初级商品结构以及工业制造品结构入手,得出宁波的不足之处和制约因素,借鉴深圳发展模式和长处,为宁波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献计献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研究,一方面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进口商品结构优化政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自己独立工作能力,提高理论分析与实践能力。 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当前关于进口商品结构优化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也有不少学者就有关方面发表过研究文献,但是很多都是从国内进口贸易整体状况来说明,具体到各个地区地方的研究文献还不是很多。本文主要从进口商品结构
现状入手,先别分析宁波与深圳的总体进口商品结构,然后分别对初级产品结构和工业制成品结构作比较分析,得出宁波目前尚存的进口商品结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1 宁波与深圳进口商品结构总体比较 1.1宁波市进口商品总体结构分析 1.2深圳市进口商品总体结构分析 1.3两市进口商品总体结构比较 2 宁波与深圳进口的初级产品结构比较 2.1宁波市进口的初级产品结构分析 2.2深圳市进口的初级产品结构分析 2.3两市进口的初级产品结构比较 3 宁波与深圳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结构比较 3.1宁波市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结构分析 3.2深圳市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结构分析 3.3两市进口的工业制成品结构比较 4 优化宁波市进口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5 结论 三、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有关进口商品结构的参考文献,了解进口商品结构概念以及近年来学者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结果,为整体论文结构以及内容明确了方向;2、定量分析法。本文分别从统计年鉴上找得宁波与深圳的进口贸易数据,通过一定的加整和计算使数据更规范,从进口商品数量和比例大小等方面分析进口商品结构状况;3、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对宁波与深圳的总体进口商品结构、初级商品进口结构和工业制造品结构分别作比较分析,得出宁波进口商品结构的不足之处及其影响原因,为下文的对策建议作铺垫。 技术路线:文献检索与资料搜集?理论资料的整理总结?数据搜集与整理?进口商品结构现状阐述?宁波与深圳的进口商品结构比较?提出对应性建议?撰写报告 四、 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2010年11月14日前确定题目 2010年11月25日前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2010年11月26日-12月4日修改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2010年12月5日-12日开题答辩 2010年12月13日-30日根据开题答辩情况修改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2011年3月31日提交论文初稿 2011年4月1日-2011年5月7日修改论文 2011年5月8日论文定稿 2011年5月22日前毕业论文第一轮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耿献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及其优化—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0年第8期。 [2] 唐宜红、杨琦.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合理度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7年第9期。 [3]
胡丹婷、黄鑫烨.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分析及其启示[J].浙江理工大学学
报,2008年第2期。 [4] 宋丽. 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4年。 [5] 杨丽华.基于产业内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8期。 [6] 尹翔硕、俞娟、吴昊.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于中国的实证[J].世界经济文源,2005年第4期。 [7] 张冰、金戈.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8]
宋丽、蔡茂森.进口商品构成促进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J].华东经济管
理,2005年1月。 [9] 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2期。 [10] 范柏乃、王益冰. 我国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4期。 [11] 王海文.对我国初级产品及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12月。 [12] 汪素芹. 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结构与竞争力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6期。 [13] 孙景家. 江苏省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进口商品结构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2月。 [14] Stuart Landon, Constance E. Smith.The exchange rate and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imports: Identifying the impact of import source and export destination country currency valuation changes[J],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7年第18期。 [15] John Romalis,Factor Proportions and the Structure of Commodity Trade[J]. Chicago GSB, August 2003.
[16] Li Cui and Murtaza Syed, The Shifting Structure of China’s Trade and Production,IMF Working Paper, WP/07/21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