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言文比较阅读 文档(2)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孟子·告子下&孟母诫子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⑤引:拿来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人恒过 引刀裂其织 ..2、 翻译下列句子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4、 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孟子·告子下&卧薪尝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的教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补加肉,衣不重彩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曾益其所不能 ② 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④与百姓同其劳 ..3、 翻译句子:女忘会稽之耻邪?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
出师表&临终遗表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重旦夕。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屛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用成语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
2、翻译句子: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4、 品读甲乙梁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1
鱼我所欲也&吕氏春秋
【甲】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冰球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