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我的原创4 - 论中美电视主持人与文化差异
中文摘要
美国是电视主持人的诞生地,近半个世纪的实践中,美国电视主持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电视理论界也总结出一些颇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从中国主持人的概念出现,30年的风雨,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经历了一个从“职业人时代”到“名人时代”的发展过程。媒体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主持人行业依托媒体而生,同样也会随着媒体的发展而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由此对比中美电视主持人的方方面面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他们身上与中国电视主持人的身上有什么不一样的本质特征等,本文将一一阐述这些问题。 关键词:电视主持人,中美对比,发展过程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birthplace of television host. In the practice of nearly half a century, the United States television host has accumulated relatively rich experience and the television theory experts also come up with some valuable theory viewpoints. From the concept of Chinese host appeared, 30 years of wind and rain has passed. China's television host went through a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professional age to celebrity ag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a changes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the television hosts rely on media industry which will also confront with all kinds of challen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What conclusion will come from the contra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elevision host?What different nature exi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elevision host, etc.? This paper will expound these problems one by one.
Key words:television hos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development
论中美电视主持人与文化差异
1 引言 1.3 论文框架
论文从美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发展脉络入手,对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诞生和发展进行相关介绍,并从主持人文化意识表达的层面上分成两部分阐述主持人明星树立起电视网和节目的形象以及富有工作经验的主持人有助于体现电视网新闻的风格和特质。以此全面系统的对美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及文化特点加以深层次剖析。紧接着引出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文化意识体现,以中国电视主持人和结合港台主持人轻松风格的特点进行有关探讨,并举例白岩松对主持人的观点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对中国节目主持人未来发展的提出自己的思考。
2 美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发展脉络 2.1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诞生和发展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一种运用电视语言的表现方式。它是由节目主持人作总提督,对新闻事实进行集纳、解析。由于它是以敏感的现实社会作为反映对象,以透视的目光观察、言评事实,其中所具备和完善的的现实主义胆略和智慧, 被认为是节目主持领域的最高目标。一个丰满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必须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他所充当的主持人角色应该是复合的,而非单一的。
上世纪30年代末期,美国电视新闻首次在观众面前出现。但一直到60年代,电视新闻才超越广播,这是因为它具有画面和主持人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优势被大众接受和认可,从此成为美国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媒体。美国第一代的电视新闻主持人整体上是以沉稳持重、严谨和字正腔圆的播报风格为主。20世纪80年代初始,第一代主持人纷纷退休或退居二线,詹宁斯、布罗考和拉瑟则分别接过了第一代的接力棒,由此“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形成了。三大主持人的风格不尽相同,各有迥异。詹宁斯是城市精英的代表,布罗考则以温和的形象获得观众好感,拉瑟以其尖锐和富有争议著称。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更加注重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感,即使各自风格和个性不同,但是却都更符合新闻的内容特点,时刻体现着电视这一媒体的特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电视新闻节目迅速增多,节目主持人人数大增,各自带来的主持风格更加丰富多彩。而今天的美
国电视则呈现出了群星璀璨、百花齐放的新气象。 2.2 主持人文化意识表达
2.2.1主持人明星树立起电视网和节目的形象
主持人在遵循节目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创造性发挥,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而这种风格在得到受众接受认可后,在节目之外强化成为一个独有的品牌。风格是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中按上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性的印记。不同的栏目,有不同的风格,而栏目的风格又几乎等同于主持人的风格。观察可知在美国,几家商业电视网巨头通常将重头新闻节目与此节目的主持人名字连接在一起,很多节目直接以其名字命名。因为他们被公认为各家电视网的“门面”、“商标”和“台柱”等等。几乎每天傍晚的黄金时段都能看到他们的面孔出现在面向全国的新闻节目中。他们之所以分量这样重,也与其工作内容密不可分。在美国,播报新闻节目并不是独立环节,新闻主持人并不仅仅参与幕前的新闻时段,他们往往在播出前都会亲自策划,并且参与对新闻事件的采访和报道,对所播报的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简要评论和独到见解也成为最吸引公众的时段。作为“台柱”,他们的主持水平被看作是一家电视网水平高低的真正体现。
例如,“汤姆·布罗考晚间新闻”节目在NBC晚间新闻节目中收视率位居第一, 广告收人也居第一。它的播出时间是美国东部时间每晚6:30一7:00。它主要是针对每天最具新闻价值的国内、国际事件,提供深度报道和相关分析。当然,除了常规新闻报道外,它还开设一些针对不同专题进行报道和剖析的栏目。例如“生命线”是集中报道备受美国百姓关注的医疗保健问题,并且在节目中以“他们这样说”来直接引用某些个人对当天新闻事件发表的谈话。 2.2.2 富有工作经验的主持人有助于体现电视网新闻的风格和特质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除了具备正直可信和感染人的个人魅力之外,精通业务、阅历丰富,也是树立独特电视网新闻风格和特质及提高收视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例如,ABC著名主持人彼得·詹宁斯在中东设立了美国第一家电视新闻记者站,并担任了长达七年的ABC驻贝鲁特记者站站长。在这个看似漫长艰苦的时间中,他利用各方面条件完成了一部关于埃及总统安瓦尔· 萨达特的文献纪录片,也成为萨达特最喜欢的记者。1977年詹宁斯被特邀到埃以和谈现场,对这一历史
性事件进行报道。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经历并亲自报道了一系列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从60年代柏林墙竖起到90年代柏林墙倒塌,他都到现场见证。苏联时代的每一个东欧国家都有过他到访的足迹。在南非,黑人第一次参加选举投票的时候,他在现场报道了这一历史性事件。60年代,他成为第一个到过越南的美国记者。25 年来,他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采访报道的足迹却已经遍及美国50个州和全球各大新闻事件中心,这些丰富的经历让他拥有常人无法具备的工作经验和素质,也使他在“今晚世界新闻”中的表现非常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所以电视新闻节目当家主持人必须精通新闻报道的十八般武艺,只有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才能体现电视网新闻的风格和特质。展望电视事业发展的漫漫路途,主持人将不可避免地置身于争夺观众的“残酷”竞争 “洪流”之中,承受世界性影响的冲击,满足观众的“挑剔”要求和“喜新厌旧”。丰富的工作经验就成了接受各种冲击和竞争的重要砝码。
3 中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文化意识体现 3.1中国电视主持人
从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首次在荧幕上打出“主持人”字样开始,到1993年、1994年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和评论节目《焦点访谈》的相继问世,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始了全面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历程。这个过程是由传声筒到电视新闻节目的策划设计者、组织指挥者的发展过程。中国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在大众传播中不断的融入自身的风格,使得大众传播处处体现出了人性光辉。在电视新闻节目中,不同的主持人通过相同的镜头、摄像、音乐、体态等等元素却能传达不同的意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广,越来越深,中国的电视观众不断的在社会结构、利益关注的意识方面发生着变化,已经不能满足于电视新闻节目刚刚涌现出来的水平。观众在新闻解读、传播画面及节目风格等方面都重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新的变化,中国电视新闻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快餐式的传播方式,例如模仿跟风、过多反映社会精英、权势者,而忽略受众利益、娱乐化严重等问题屡见不鲜。所以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需要正视这些问题,了解观众需求,将自己塑造成为知识丰富、反应敏捷、人性化、个性化的传播主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