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结伴而行审题
七、18题作文小结 (执笔 苏州中学 孟华群)
一、审题
非洲谚语强调“但”后面的内容,即:一个人不可能走得很远,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它告诉人们:做事要有合作、团队意识;众人智慧胜于个体力量;成功来自集体的团结、协作努力。席慕容的话强调个体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生之路有些地方可以依靠别人,但有些路必须自己单独去走、体验,即使路上有坎坷、挫折,也要坚持走下去,因为,这是人生必走之路,不可缺少、无法替代的成长之路。
两则材料说法各有侧重,可以把两则材料综合起来思考,也可以立足一则,兼顾另一则思考,但不能完全把两则材料对立起来看待、理解。
本次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偏题的同学不多。少数人把“群行”与“独行”的关系错误理解成“大与小”“谈友谊的重要性”。
写法上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用“既??又??”式并列“群行”与“独行”。文章的整体构架变成“有些事需要群行”,“而有些事又需要独自承担”的两段分列形式。两边平均用力,每处都不深入。这种写法虽然算“基本切题”,但是也只能在四类卷中赋分。若是两面都提到,只能一面为主,另一面为辅。
2.逻辑层次推进有问题。段落之间只有例子的不同,而分析说理却没有推进。没有注重辨析看似同类的例子中内涵的差异,并从中提炼出分论点。比如,屈原对理想的“九死无悔”的执着坚守与鲁迅为唤起民众的荒原呐喊,完全可以从人格操守与文化自觉两方面来分析说理,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强调对理想的孤独坚守的重要性。
另一种情形是用孤立而不能穷尽一类的例子排列成文。比如: A.大工业生产需要合作 B.文学创作需要独处
这样的段落领起方式,可以从行业不同的层面无限排列下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