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培训机构:初中数学知识点中考总复习总结归纳
考点二、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ABCD”表示,如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并且这两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3高=ah 考点三、矩形 1、矩形的概念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 S矩形=长3宽=ab 考点四、菱形 1、菱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3、菱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第 25 页 共 48 页
25
(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菱形的面积
S菱形=底边长3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考点五、正方形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
(2)判定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 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 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4、正方形的面积
设正方形边长为a,对角线长为b
b2S正方形=a?
22考点六、梯形
1、梯形的相关概念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 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 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一般地,梯形的分类如下: 一般梯形
梯形 直角梯形 特殊梯形
等腰梯形 2、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3、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两底平行。
第 26 页 共 48 页
26
(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即两底的垂直平分线。 4、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5、梯形的面积 (1)如图,S1梯形ABCD?2(CD?AB)?DE (2)梯形中有关图形的面积: ①S?ABD?S?BAC; ②S?AOD?S?BOC; ③S?ADC?S?BCD
6、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第十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可表示如下:∠C=90°?∠A+∠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A=30° 可表示如下: ?BC=
12AB ∠C=90°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ACB=90° 可表示如下: ?CD=12AB=BD=AD D为AB的中点 4、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5、摄影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ACB=90° CD2?AD?BD
? AC2?AD?AB CD⊥AB BC2?BD?AB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 AB?CD=AC?BC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第 27 页 共 48 页
27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中,∠C=90°
①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为sinA,即
sinA??A的对边斜边?ac
②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为cosA,即
cosA??A的邻边斜边?bc
③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为tanA,即tanA??A的对边?A的邻边?ab
④锐角A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的余切,记为cotA,即cotA??A的邻边b?A的对边?a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0° 30°
45°
60° 90° sinα
0
1232 2 2 1
cosα 1
3212 2 2 0
tanα 0
33 1
3
不存在
cotα 不存在
3
1 33 0
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互余关系
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 (2)平方关系
sin2A?cos2A?1
(3)倒数关系
第 28 页 共 48 页
2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