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章 能量和运动 课时作业15 动能、动能定理
A.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 B.重力和摩擦力对运动员所做的总功等于运动员动能的变化 C.s1<4 m,s2>2 m D.s1>4 m,s2<2 m
【解析】 运动员在斜坡上滑行的过程中有重力做功,摩擦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A错,B对.从左侧斜坡s处滑至s1处过程中再由动能定理得:
mg(s-s1)sin α-Wf=mv2①
(其中s=8 m,s1是距坡底的距离)
12
因为下滑到距离坡底s1处动能和势能相等,所以有:mgs1·sin α=mv②
2联立①②得:mg(s-s1)sin α-Wf=mgs1·sin α③ 由③得:s-s1>s1即s1<4 m.
同理,从右侧斜坡s2处滑至s′(s′=4 m)处过程中 12
由动能定理得:-mg(s′-s2)·sin α-Wf′=0-mv1④
212
距坡底s2处动能和势能相等,有mgs2·sin α=mv1⑤
2由④⑤两式得:mg(s′-s2)·sin α+Wf′=mgs2·sin α⑥ 由⑥式得:s′-s2<s2 即s2>2 m 综上所述B、C正确. 【答案】 BC
10.生活实际——用动能定理处理电梯升降相关问题
12
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H时,电梯的速度达到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等于B.电梯地板对物体的支持力所做的功大于mv2
22
mv2
C.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等于D.钢索的拉力所做的功大于
mv2
22
+MgH +MgH
mv2
1212
【解析】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N-mgH=mv,即WN=mgH+mv,选项
2212
B正确,选项A错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WT-(m+M)gH=(M+m)v,即WT
21mv2
=(M+m)v+(M+m)gH>+MgH,选项D正确,选项C错误. 22
【答案】 BD
[综合提升练]
11.(2018·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均为m的物块A和物块B并排在斜面上,斜面底端固定着与斜面垂直的挡板P,轻弹簧一端固定在挡板上,另一端与物块A连接,A、B处于静止状态,若A、B粘连在一起,1
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T缓慢拉物块B,当拉力FT=mg时,A的位移为L;若A、B不粘连,
4用一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在B上,当物块A的位移为L时,A、B恰好分离,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
2
(1)弹簧的劲度系数和恒力F的大小;
(2)请推导FT与物块A的位移l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画出FT-l图象,计算A缓慢移动L的过程中FT做功WFT的大小;
(3)当A、B不粘连时,恒力作用在物块B上,A、B刚分离时速度的大小.
【解析】 (1)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初始A、B静止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根据平衡条件得:
2mgsin θ=kx①
当A、B缓慢移动L时,沿斜面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FT+k(x-L)=2mgsin θ②
由①②得:k=③
4L当A、B恰好分离时二者之间的弹力为零,对A,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k(x-L)-mgsin θ=ma④
对B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sin θ=ma⑤
3
由③④得:F=mg.⑥
4
(2)当A的位移为l时,根据平衡条件有:
FT+k(x-l)=2mgsin θ⑦
联立①⑦可得:FT=l
4L画出FT-l图象如图所示.
mgA缓慢移动位移L,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等于FT做功大小,即WFT=mgL.
(3)设A通过的位移为L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大小为W,分别对两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
18
WFT-2mgLsin θ+W=0-0 WF-2mgLsin θ+W=(2m)v2-0
又WF=FL
1
解得:v=10gL.
4
12
mq31
【答案】 (1) mg (2)见解析图 mgL
4L48
1
(3)10gL 4
12.(2018·江苏泰州高三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斜面ABC中AB段粗糙,BC段长1.6 m且光滑,质量为1 kg的小物块由A处以12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到达C处速度为零,此过程中小物块在AB段速度的变化率是BC段的2倍,两段运动时间相等,g=10 m/s,以A为零势能点,求小物块:
2
(1)通过B处的速度; (2)在C处的重力势能;
(3)沿斜面下滑过程中通过BA段的时间.
【解析】 (1)设物块在AB段加速度大小为a1,BC段加速度大小为a2 由于:a1=2a2,t1=t2,得:vB=4 m/s.
(2)由题意分析可知,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相等,从A到B:
2
Wf+WG=mv2B-mvA
vA-vB2vB= t1t1
1
212
Wf=-32 J
12
从A到C:Wf-mgh=0-mvA
2得:EPC=mgh=40 J.
(3)在上滑AB段过程中:vA-vB=2a1LAB 在上滑BC段过程中:vB=2a2LBC 得:LAB=6.4 m
物体下滑通过BA段做匀速运动:t′=得:t′=1.6 s.
【答案】 (1)4 m/s (2)40 J (3)1.6 s
2
2
2
LAB vB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