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7.海南黎族钻木取火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钻木取火是通过 做功 (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阳春三月,襄阳万亩桃花香气袭人、飘香万里,这属于 扩散 现象. 【考点】G9:做功改变物体内能;GW:扩散现象.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海南黎族人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阳春三月,襄阳万亩桃花香气袭人,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属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做功;扩散.
8.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 放大镜 (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的结果.
【考点】1M:液化及液化现象;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1)透明的物体都可以制成凸透镜,只要是凸透镜,材料不同,但是对光线的作用和成像情况都是相同的;露珠是一个凸透镜,露珠看叶脉跟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2)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解答】解:露珠中间厚,边缘薄,形成一个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和放大镜的原理是相同的.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故答案为:放大镜;液化.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9.乘客站在如图所示匀速上行的扶梯上,若以扶梯为参照物,则乘客是 静止 的(填“运动”或“静止”).当乘客在运行的扶梯上向上行走时,乘客对扶梯的压强 变大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52:参照物及其选择;83: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1)判断乘客是否运动应看他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2)当乘客在运行的扶梯上向上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故压强变大. 【解答】解:
(1)乘客以扶梯为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乘客是静止的;
(2)当乘客在运行的扶梯上向上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减小,根据p=知,压强变大. 故答案为:静止;变大.
10.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受 地磁场 作用指向南北的.孔明灯能上升是因为它受到的空气的 浮力 大于它的重力. 【考点】C8:地磁场;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1)指南针是根据地磁场的作用工作的;
(2)灯笼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的浮力的作用,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 【解答】解:地球本身就是个大磁体;地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指南针本身有磁性,放入地磁场中,受到地磁场的作用,总是指南北; 灯罩内的气体被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小于灯罩外空气的密度,使灯笼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灯笼自重,灯笼上升. 故答案为:地磁场;浮力.
11.我们在考试时用到的2B铅笔中的石墨是 导体 (填“导体”或“绝缘体”).如果你家中同时使用的用电器越多,干路中的电流将 变大 .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考点】HJ:导体;H@: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分析】(1)常见的导体包括:人体、大地、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石墨等;
(2)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用电器越多,电路电流越大. 【解答】解:
(1)2B铅笔芯是石墨制成,石墨是导体;
(2)在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因此各用电器是并联的,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同时开启的用电器越多,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 故答案为:导体;变大.
12.如图,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B受到5N的水平拉力时,三个物体
B与C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0 N和 5 N.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A与B之间、
【考点】7D: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对A进行受力分析,可得AB之间的受力情况;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得BC受力情况.
【解答】解:对A受力分析,A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A与B相对静止,故AB之间不受摩擦力,摩擦力为0N; 同理对A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C对BA的支持力,水平的拉力,以及C对B的摩擦力,由于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BC之间的摩擦力等于拉力,fBC=F=5N. 故答案为:0;5.
13.如果通过某定值电阻的电流从1A升高到2A,加在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了5V,则该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变化了 15 W. 【考点】JA:电功率的计算.
【分析】根据题意,由欧姆定律列方程,求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阻;再根据功率公式P=UI可求出电阻功率的变化.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解答】解:某定值电阻的电流从1A升高到2A,由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增大了,结合题意可知,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了5V; 设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原来电压U,后来电压为U′=U+5V,
由欧姆定律可得,原来通过电阻的电流:I=,即1A=﹣﹣﹣﹣﹣﹣﹣①, 电压升高后的电流:I′=
,即2A=
﹣﹣﹣﹣﹣﹣﹣②,
由①②解得:R=5Ω,U=5V,U′=U+5V=5V+5V=10V, 所以该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变化了:
△P=P′﹣P=U′I′﹣UI=10V×2A﹣5V×1A=15W. 故答案为:15.
14.R为球体的半径.已知球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为4πR2,若地球半径取6.0×106m,π取3.0,标准大气压取1.0×105Pa,则我们可以估算出大气层的重力为 4.32×1019 N(结果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考点】86: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分析】根据S=4πR2求出地球的表面积,又知道标准大气压,根据F=pS求出大气压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即为地球大气层的总重力. 【解答】解: 地球的表面积:
S=4πR2=4×3.0×(6.0×106m)2=4.32×1014m2,
标准大气压取1.0×105Pa,由p=可得,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 F=p0S=1.0×105Pa×4.32×1014m2=4.32×1019N,
地球大气层的总重力等于大气层对地球表面的压力,即G=F=4.32×1019N. 故答案为:4.32×1019.
15.如图,电源电压5V,R1=5Ω,R2=10Ω,当闭合开关后,两电表有示数且保持稳定,则甲电表的示数为 1A ,乙电表的示数为 5V .
全国各省市历年中考真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