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内除法(一)
(2)让学生用16张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得的结果填空。
3.教学教材第9页例2,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请同学们按照例2的要求分组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学生分组活动:用实物图片或小圆片分一分。 (3)交流汇报。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出示教材第9页中做一做。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同桌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3)把10盒换成12盒、18盒酸奶实物图,仿上例进行活动。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5.巩固应用——迎新年列队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教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5)小结列队方法。
方法1:2 2 2 2 2 2 2 2 2 方法2:3 3 3 3 3 3 方法3:6 6 6 方法4:9 9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中第1题。 (1)学生自己读题,弄清题意。
(2)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交流。答案:( )(√)( )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的数学名词。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体会。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平均分(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时由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等,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表象,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平均分(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重点难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春游时分配食物的问题。大家都能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现在,我们来分果冻,看看又出现了什么
问题。
2.出示教材第10页例3分果冻情景图。
3.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汇报、交流信息。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师:看到分果冻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 板书:分几份?
(2)分组探讨解决“分几份?”
提问: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能帮助他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小结:8个果冻,每2个一份,8里面包含4个2,能分成4份。 2.拓展应用。
师: 如果每4个一份,要怎么分?
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分一分,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小结:如果每4个一份,8里面包含2个4,能分成2份。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