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自考真题整理版
22. 儿童语言发展异常的类型。(11/14简)4
(1) 语言缺乏
(2) 存在质量差别的语言 (3) 语言发展迟缓 (4) 语言发展中断
23. 如何诊断与矫正儿童的构音异常?(12论)4
(1) 诊断要点:收集儿童个案基本资料;对儿童进行构音器官和听力的检查;检查
言语情况;对儿童语言进行鉴定及记录分析。
(2) 矫治基本步骤:分析儿童错误音所在,纠正错误,建立起正确的语言;利用语
言游戏等方式强化儿童的语音;注意针对儿童个别需要,循序渐进,并主要多人共同参与。
24. 学前儿童构音异常的诊断步骤。(13简)4
(1) 要收集儿童个案基本资料
(2) 根据儿童障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带儿童到医疗机构进行生理检查,确定儿童
是否有生理方面的问题
(3) 检查儿童的言语情况
(4) 汇总上述途径所得到的资料,对儿童的语言进行总的分析评价,得出有关儿童
语言障碍类型、程度、原因等方面的结论。
情绪行为障碍
25.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试述如何辨别学前机构中的情绪行为障碍儿童(08/15应)5
(1) 情绪行为评价的标准。(14简) 第一, 不良行为出现的强度和频率;
偶尔的行为不良不能算有行为障碍。如果一个儿童的不良行为的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正常儿童,就有可能存在情绪行为障碍。
第二, 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
每个社会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行为规范。儿童在其社会性发展的过程中,其行为同样也受到这些行为规范的制约。如果一个儿童的行为太不符合常规,与大多数同龄儿童行为不一致,就需要注意。
第三, 是否有异常行为的症状。
异常行为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社交苦难、过度不满足、不能容忍挫折、不诚实、懒散、退缩、过度认同、敌视他人、残酷行为等。当儿童频繁明显地表现出以上症状,并且持续时间长,就有可能是异常行为。
(2) 情绪行为障碍的观察发现,分为:
第一, 直接观察。与同龄大多数幼儿相比;与儿童本身的发展史相比;与儿童所处的
环境相比。
第二, 间接观察。
① 访谈
访谈是教师了解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常用的方法。访诙的对象一般是儿童的父母、经常与儿童生活在一起的人以及儿童本人。访谈前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好访谈内容,以免谈话漫无边际。访谈的重点是要了解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发生的环境、频率,持续时间的长短,首次发生在什么情况下,行为是如何表现的,等等。当然,还要重点了解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有无可疑状况。
② 评定表
评定表一般用来描述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与非正常行为的特征,以区分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
26. 简述儿童情绪行为障碍产生的原因。(13简)5
(1) 家庭的不良影响,家庭不完整;冷漠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家长本
身的情绪行为问题。
(2) 幼儿园教育不当,幼儿园的食物,会对儿童的情绪行为带来不良的影响 (3) 社会环境的“污染”。周围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大众传媒的影响。 (4) 生理因素,比如基因的改变、染色体异常、维生素缺乏等。
孤独症
27. 简述孤独症儿童的概念和表现。(09简)5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李奥·坎纳首次采取自闭症来描述儿童及成人孤独症行为,对他人漠不关心的病症。 孤独症主要表现为: (1) 社交困难
(2) 言语发展迟缓,语言刻板,奇异难懂 (3) 刻板和仪式性行为 28. 试用“心因论”、“身因论”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分析孤独症产生的原因。(12
简)5
(1) “心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是因为儿童生活在充满威胁和缺乏母爱的环境中个,
父母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与孤独症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一观点得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支持。
(2) “身因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源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技能障碍、感
觉器官技能失调及生化因素。
(3) “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论”观点认为孤独症的产生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处于
相对不利环境如移民儿童具有较高的孤独症发病率。儿童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过多或过分的负强化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儿童来说,极易成为孤独行为的诱发因素。
29. 试述在学前机构中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15论)5
(1) 提供支持性、接纳性环境 (2) 培养语言沟通能力 (3) 感知觉统和训练 (4) 体验性认知学习 (5) 以儿童为中心 (6) 保护儿童安全 30. 简述孤独症的语言特征。(16简)5
① 自我中心,或自言自语 ② 模仿语言 ③ 表面语言 ④ 你我他不分
多动症
31. 论述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管理治疗(11论)5
行为管理治疗是最有效的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观点主要是强调行为前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强调积极的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多动症儿童经常难以在行为后果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系,因此需要进行多次地训练与强化。运用行为矫正的强化技术,可以控制、形成儿童的行为。行为管理治疗的关键在于确定行为的基线水平和强化技术的恰当运用。教师对多动症儿童使用这一方法是,应该注意: (1) 选择好要矫正的行为
(2) 选择的强化物一定是儿童喜欢的、想要的
(3) 强化物不能只停留在物质方面,应给予儿童更多的活动奖赏和精神奖赏 32. 试论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如何利用行为管理治疗方法对儿童多动症进行矫治。(13论)5
(1) 行为管理治疗是最有效的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它也成为行为改变技术,
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即强调行为前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强调积极的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
(2) 多动症儿童经常难以在行为后果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系,因此需要进行多次地训
练和强化。运用行为矫正的强化技术,可以控制、形成儿童的行为。
(3) 行为管理治疗的关键在于确定行为的基线水平和强化技术的恰当运用。 (4) 教师在在学前教育机构中运用此方法是应该注意:第一,选择好要矫正的行为;
第二,选择强化物一定是儿童喜欢的、想要的;第三,强化物不能只停留在物质方面,应给予儿童更多的活动奖赏和精神奖赏。
33. 试论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如何教育多动症儿童。(14/16论)5
(1) 行为管理治疗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技术。它也成为行为改变
技术。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其主要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即强调行为前的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强调积极的行为强化对儿童行为改变的影响。多动症儿童经常难以在行为后果和行为之间建立联系,因此需要进行多次地训练与强化。运用行为矫正的强化技术,可以控制、形成儿童的行为。
(2) 认知——行为治疗,强调认知对行为的监管作用,让儿童通过内部语言或外部
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3) 心理治疗,首先要正确认识多动症,并采取科学教育措施,帮助其释放精力等。 (4) 药物或饮食辅助治疗。 34. 学前期和学龄初期多动症儿童的行为表现。(13/15简)5
(1) 注意力集中困难 (2) 精力过剩 (3) 行为冲动 (4) 情绪不稳定 (5) 学习困难 (6) 不良行为倾向 (7) 协调动作缺陷
35.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教育干预。(13论)5
(1) 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在教育中不能用体罚的方法,而是应该以冷静的态度
解决儿童的争端
(2) 让儿童分清是非,对攻击别人的儿童说服教育,让他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 (3) 还可以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法加强正面引导,让儿童明白同伴之间应该互
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
(4) 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还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让受攻击的儿童不要与他
一起玩耍,让他感觉到攻击别人会失去朋友,直到他道歉为止。对有严重攻击性行为的儿童,还可以采取行为矫正的方法。
超常儿童
36. 培养学前超常儿童成才需要多方面环境的配合,其中家庭环境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试
论述学前超常儿童成才需要怎样的家庭环境。(08/15论)(10简)6 (1) 能提供充足而适宜的材料和活动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显露了某方面的超常天赋时,应立即意识到这个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有某些方面不同于一般儿童的特殊需要。家长应根据超常婴幼儿的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活动和材料,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反之,若将之视为一般儿童,他们早期显露的超常智能很可能就会因为没有机会发展而消失。 (2) 尊重儿童的特点
超常儿童虽然在某些智能方面显露了特别优秀的品质,但由于他们的身心都尚处于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的活动也应与他们的身心特点相符合。家长要考虑到他们的承受能力,不要急于求成。
(3) 创造求知的气氛
儿童学习的特点之一是有很大的模仿性。有强烈求知欲,热爱学习,对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家长往往给孩子树立了无声的榜样。 (4)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超常儿童一般比普通儿童更爱提问,所提问题种类也多,且涉及面较广,有时也很怪异。家长应认识到这种好奇心的价值,耐心地解答他们的提问,并引导孩子提出更多有意义的问题,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5) 家庭气氛和谐
父母关系良好,教育方式民主、一致有利于超常儿童的成长。
37. 应用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分析学前超前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策略。(09/13应)
(1) 学习内容:加速学习、加深学习、内容精神花、内容新颖化。(15应) (2) 学习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14论)(15应) (3) 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安置模式:加强班、辅导教师项目、资源
教师、专题报告、独立学习项目、特殊班、特殊教育机构
(4) 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
38. 学前超常儿童早期教育应坚持那些基本原则?(12简)6
(1) 符合儿童实际的原则 (2) 全面发展的原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