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6年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②。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①房太尉:房琯,唐玄宗时任宰相,与杜甫交情深厚。②谢傅:晋代名谢安。他在符坚率百万大军征讨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徐君:典出《说苑》,“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 14.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1分) 15.对这首诗的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首联中的“驻马”二字表现作者在故友目前流连盘桓,不忍离去。 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悲恸,令人倍觉寂寥哀伤。 C.作者将房琯誉为“谢傅”“徐君”,是对故友生平功业的高度评价。 D.整首诗阴郁深沉的氛围,也折射出诗人内心对国事的忧虑和叹息。 16.“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一句情景交融,请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日:“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①,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
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 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曰:.“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而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于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旧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
——选自蔡邕《琴操》 注释:厉。同“癞”,恶疮。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吾尝梦想思见之( ) (2)援石击落其齿 ( ) ..(3)内刀在琴中 ( ) (4)何爱一女之身 ( ) ..1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夫人何故泣 B.吾夫聂政出游 C.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 D.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 19.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各项中全部体现聂政为父报仇决心的一项是( )(3分)
①乃学涂入王宫 ②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 ③从置栉,对妻而笑 ④援石击落其齿 ⑤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 ⑥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②④⑤ 21.简要分析文章最后“妇人认尸”这个情节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3分)
烟艇记① 陆游
①陆子寓居,得屋二楹。甚隘而深,若小舟【甲】,名之曰“烟艇”。客曰:“异哉!屋之非舟,犹舟之非屋也。以为似欤,舟固有高明奥丽逾于宫室者矣,遂渭之屋,可不可【乙】?”
②陆子曰:“不然。新丰非楚也,虎贲非中郎也,谁者不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粗得其似,则名之矣。因名以课实,子则过矣,而予何罪?
③予少而多病,自计不能效尺寸之用于斯世,盖尝慨然有江湖之思,而饥寒妻子之累劫而留之,则寄其趣于烟波洲岛苍茫杳霭之间,未尝一日忘也。使加数年,男胜鉏犁,女任纺绩,衣食粗足,然后得一叶之舟,伐荻钓鱼而卖芰芡,入松陵,上严濑,历石门、沃洲,而还泊于玉笥之下。醉则散发扣舷为吴歌,顾不乐哉!虽然,万钟之禄,与一叶之舟,穷达异矣,而皆外物,吾知彼之不可求,而不能不眷于此也。 ..其果可求欤?意者使吾胸中浩然廓然,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虽坐容膝之室,而常若顺流放棹,瞬息千里者,则安知此室果非烟艇也哉!” ④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注】①烟艇:烟波中的小舟。
22.第①段的【甲】【乙】两处中应填入的虚词是( )(2分)
A.也 乎 B.焉 也 C.然 邪 D.者 哉 23.第③段划线句中的“彼”指的是,“此”指的是。(2分)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客人对主人把小屋命名为“烟艇”,虽有不同看法,但也十分赞赏。 B.作者反对“因名课实”,认为诗意的想象可以超越外物的限制。 C.文章以主客对话引发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写作手法。 D.这篇文章表面作旷达语,实际寓有陆游“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 25.分析作者将自己的居所取名为“烟艇”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第③段在语言上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70分)
27.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出奇迹。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2016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阅读部分 1、随着不惜一切代价追求(一味)追求GDP的发展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2、注重经济的持续增长,忽视社会生活其他方面指标 3、D 4、突破当前普遍的围绕经济谈发展的理念,深入探讨“好生活”的内涵,为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相应的文化支持。(突破经济理性的局限,从发展的目的、路径、价值观等方面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认识。) 5、D 6、答案示例:文章多用设问,不断抛出问题,以此导出下文、推进文意,引发读者的思考。例如首尾各以设问引发对发展模式背后文化理念的思考和强调,第3段借对“好”的含义的诘问推出更高层次的“好生活”标准等等;文中还连用大量反问句和疑问句,例如第5段的层层追问、第6段的一再反问,语势强烈,充分展现了当前价值观念的剧烈冲突,渲染了问题的普遍、严重,由此指出从文化之争的角度重新审视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评分说明:对问句类型作全面、准确的界定1分;结合文章举例分析,分别指出其形式与内容方面的作用3分(单举1例满分2分,“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的作用各1分,2例及以上满分3分);能从“大量”运用的角度进行阐述1分。
7、形象生动地表现作者以往旅游的被动盲目(随意)和所见风景的概念化(碎片化)。 8、承上启下;概述在密祉极为短暂简单的活动,和上文“心里念念”的推崇热爱形成反差,引发读者的好奇;欲扬先抑,引出下文对悠远、简素而又浪漫的“云之南”生活的描绘。 9、神态、动作;欢决、忘我 10、B 11、在作者看来,密祉的特别之处在于“要花灯的民歌节奏”、“乘凉催眠的歌瑶小调”、“《小河淌水》等歌乐对歌”之类“不得不竖起耳朵聆听”的音乐。这些“响动”不期而遇,撞击震撼心灵,使密祉成为纠缠不去、粘合印记于心底的精神故乡。
12、答案示例:文章以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动静皆宜、诗意醇厚的密祉生活。第5段写密祉的景物,化静为动,以拟人化的笔法突出其怡然自得,生动传神;第7、8段描绘要花灯的欢舞场面,着力于动景刻画,热闹欢腾,充满享受生命的活力;第9段转至“午后静静”,静中有动,院落门板皆有了散淡自在的生命,伴着袅袅炊烟、催眠歌谣,恬静悠闲的民居生活跃然纸上;后半部分三写《小河淌水》奔放高亮甚至放肆的歌声,“斗志昂扬中的沉静刹那”却又格外点染出动中之静,凸显心灵之“安”;文章最终落幕于疯吼的歌声下碗内静谧的明月,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整篇文章动静交替、互衬,紧密结合而又相得益彰,表现出作者对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自然安适的心灵状态的向往和热爱。
评分说明:结合文章举例赏析3分(单举1例满分2分,例子1分,赏析1分,2例及以上满分3分);理解作者“向往热爱”的情感基调1分;能从整篇文章“多处”运用的角度进行阐述,明确动静结合转化的核心“怡然自得、自然安适”1分。
13、(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3)断鸿声里(4)何当共剪西窗烛 (5)锦鳞游泳(5)阡陌交通 (7)鲜克有终(8)俯不怍于人 14、五言律诗 15、C 16、答案示例:这一句以景结情,着意刻画出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零,如珠泪纷纷,莺啼婉转动听,本该惹人欢喜,此时此刻却也像是在鸣唱哀乐。诗人将满腹的哀痛与忧伤都寄寓于林花败落、莺声哀啭的景物描写之中,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凉,手法含蓄,情感深沉。 17、(1)曾经;(2)手持、拿;(3)通“纳”,把??收入;(4)吝惜 18、A 19、聂政说:“天下人的牙齿都和聂政的相似,为什么要哭泣呢?”(说完他)立刻告辞离开,再次进入山中。 20、B 21、答案示例:交代聂政刺韩王事件为人所知的原因,使该曲的由来介绍显得更为可信;同时通过妇人之口再次强调聂政行刺后自毁其容的原因。表现妇人悲壮的道义之举;使情节再起波澜、推向新的高潮;强化了故事的传奇性质,渲染悲剧色彩,使之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22、C 23、万钟之禄,一叶之舟 24、A 25、一是因居所“甚隘而深”,形似小舟;二是以此填补“意所诚好而不得焉”的缺憾,寄托自己隐逸江湖的志趣;三是因为功名不可求,唯有归隐江湖之趣还可以通过遐想求得。(“形似”、“好”而“不得”、“可求”,4点中答出3点即可满分)
25、答案示例:作者以灵活多变的散句叙写自己困于现实、无法报效当世的人生遭遇,表明屋名“烟艇”的原因,吐露内心沉郁的痛苦;问以“男胜组犁,女任纺绩”、“入松陵,上严濑”、“纳烟云日月之伟观,揽雷霆风雨之奇变”等整句淋漓尽致地抒写归隐江湖、逍遥游历、开阔生命境界的美好梦想,增强语势,调节音律。整散结合,张弛有致,琅琅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27.(略) 【译文一】
《聂政刺韩王》是聂政所作的琴曲。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造剑,过了期限还未造成,韩王将他杀了。当时聂政还未出生,到他成年后,便问母亲道:“父亲在哪儿?”母亲把实情告诉了他。聂政想刺杀韩王,于是学习粉刷墙壁,进入王宫,拔剑刺杀韩王,未能成功,翻越城墙而出,逃入太山中。
遇见一位仙人,向他学习弹琴,漆身为癞,灭须去眉,又吞炭为嘶哑,变其声音。经过七年时间,琴艺学成,打算进入韩国,在路上碰见了他的妻子,随后买梳篦,对着妻子笑了笑。妻子对着他流泪,聂政问:“夫人为何流泪?”妻子答道:“聂政出游,七年不回,我曾在梦中见到他。君对着我笑,牙齿和聂政的一样,所以悲伤流泪。”聂政说:“天下人的牙齿,都和聂政的差不多,何必流泪呢?”当即辞别而去。 再入山中,仰天叹道:“啊,改变了容貌和声音,想为父亲报仇,却被妻子知道了。父亲的仇何时才能报?”拿过石头,将牙齿给敲掉了。留在山中三年,练习琴曲,然后携琴进入韩国,没有人能认出是聂政。聂政在城阙下弹琴,观看的人成行,连牛马也停下来倾听。消息传到韩王那里,韩王召见聂政。聂政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将刀放在琴中。突然间,聂政左手抓住韩王的衣服,右手抽出刀来,将韩王杀死了,说道:“哪有人一辈子没见过父亲的,有这样的事吗?”聂政杀死了国君,知道这会连累母亲,当即自剥面皮,自断身体,没有人能够认出来。朝廷于是将聂政的尸体高悬在市上示众,旁边挂着黄金,说是有认出此人者,
赏赐黄金千斤。
于是有位妇女,来到尸体前哭道:“啊,是为父亲报仇吗?”回头对市上的人们说道:“这就是聂政。他为父亲报仇,知道会连累母亲,因而自剥面皮,我怎么会舍不得一条女人的性命,而不让我的儿子扬名呢?”于是抱着聂政的尸体而哭,冤愤郁结,竟血管断裂而死。所以名为《聂政刺韩王》。 【参考译文二】
陆游寄居他乡,获得房子两间,(屋子)很狭窄并且深邃,好像小船的样子,命名它为烟艇(烟波中轻快的小舟)。客人说:“真奇怪啊,屋不是船,就像船不是屋,可以认为它们相似吗?船本来有高敞明亮深邃富丽超过宫室的,就被称作屋,可不可以呢?”
陆游说:“不是这样的,新丰不是东楚的丰县,虎贲郎不是中郎蔡邕,这谁不知道?想想实在爱好而不能得到的事物,(如果)得到一个大体相似的事物,就命名它了。根据事物的名称来苛求它的实际情况,那么是您错了,而我有什么过错呢?我年纪轻的时候就多病,自己想着不能在当世施展微小的作用,我就曾有所感慨产生了归隐江湖的念头。然而妻子儿女的饥饿寒冷拖累我,强迫我留下来,我就只能把自己的志趣寄托在烟波洲岛的旷远与迷茫中,一日也不曾忘掉。假使再过几年,儿子们能够胜任耕种的劳动,女儿们能够胜任织布的劳动,穿的吃的都大致满足了,这样以后得到一叶小舟,就砍砍柴钓钓鱼卖卖菱角和芡实,入松陵,上严濑,游历沃州而回来,停泊在玉笥山下,醉了就披散头发击舷唱唱吴歌,难道不快乐吗?”
“虽然这样,很多的俸禄和一叶小舟,是得志与不得志的差别罢了,但是它们都是身外之物。我知道万钟之禄不可以得到,就不能不念念不忘一叶之舟,那果真能求得吗?归隐山水的意愿使我的胸怀浩大空旷,可收纳云霞日月的雄伟壮观,能包揽雷霆风雨的奇异变幻,即使居住在狭小的房屋,而常觉得像顺流行船,转瞬之间游于千里之外,那么怎么知道这小房间就不是烟艇呢?”
绍兴三十一年八月一日记。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