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无例句版)
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如何(何如)”、“奈何”、“ 若何(何若)” 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 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有什么……呢?” 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何如……”;“……何若……”“……孰与(孰若)……”意即“……与……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和(同、跟)……相比,谁(哪个、哪样)……”、“……比……怎么样?”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何如”单用,相当于“怎样”“哪个”。 (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
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 2、“不为……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3、“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何……哉(也)”的意思是“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能……呢”。 4、“岂……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5、“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6、“宁……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7、“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8、“何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什么”。
9、“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何有”单用,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 10、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11、“安……乎”、“安……哉”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12、得无……乎,反问的语气比较委婉,且略带测度性。句末“乎”可用“与(欤)”、“邪”、“耶”等疑问语气词替换。可译为“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能不……吗”。同样的结构还有“得非……与”“岂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13、“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14、“(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15、“无乃……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16、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四)表示感叹的习惯说法
1、“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
2、何其……译为“多么”,有时也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1
3、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 4、“直……耳”可译为“只不过……罢了”。 (五)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
1、“唯(惟)……为……”,可译为“只”“只有”“惟独”。 2、“唯(惟)……所……”,可译为“任凭……”“随便……”。
3、“非惟……抑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表递进语气。 (六)表示假设的习惯说法
1、有……于此(斯)……翻译时只需在有关句子前加一“假设”“假如”之类的词语即可。 2、“若其”相当于“假如”。 (七)表选择语气:
1、“与其……孰若(无宁)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与其……哪里比得上(不如)……”。 2、“不……则“不……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4、“非……则……”,“非……而……”,相当于“不是……就是……”,“不是……却”。 (八)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
1、“得无……乎”“无乃……乎”意思是“该不会、莫非、恐怕、岂不是、只怕是……吧”。 2.庸……乎,译为“哪……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4.“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 (九)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
1、有所、无所、何所(安所、奚所)
可译为“有什么(没有什么)……的(人、物、事)”“是什么”。
2、有以 、无以,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无从”可译为“没有办法”或“不能”。(有所以 、 无所以) 3、无以……为,可译为“没有必要用(要)……”。 (十)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
1.是故,是以,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译为“因此,所以”。
2.所以,有两个意义,译为“用来……的方法”或“……原因”。
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4、“且……且……”,相当于“一面……一面……”或者“又……又……”。 5、“而已”“焉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6、“以……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7、“因遂”,相当于“于是”。
8、“于是”,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从这时起”“在这种情况下”;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于是”。
9、“之类”“之属”“之伦”“之徒”,相当于“这一类的……”。 10、有……者,译为“有个……的人”。 11、唯(惟)……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得固定结构。含强调意义。其中“唯(惟)”是限定范围得副词,可译为“只”; 见……于: 相当于被动句
与其……宁……:相当于“与其……宁可……” 是之谓:判断句,可译作“这就叫做”,
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