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3 15:35:40

一般所认为的屈原、宋玉、景差的作品,汉朝人的模仿之作,他们大都删去。甚至有的只选传统上认为屈原所作的来注释,这样作并没有错,实际上汉朝人模仿的作品极少有好的。说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套用两句成语,即:无远弗届、无孔不入。首先我们从整体精神上来看,我们常说,楚辞和诗经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泉,这种话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可以说,在汉朝以前,除了一些极零星、极片段的作品外,中国的诗歌就全包涵在诗经和楚辞这两部书中了,这两部书是中国诗歌的“始祖”,所有后代的诗人,无不从这里“生长”出来。这样说,我们足以了解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及深远的影响力。其次,说到浪漫主义。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学一般是比较平实,比较富有人世间的气息。

中国文学比较缺乏一种超然远举的想象力,比较没有一种神话世界的召唤,没有一种鲜明的色泽,没有一种诡谲奇异的调子。如果有的话,那么这种精神最主要的源泉之一就是楚辞。从这个方面来看楚辞可以说具有某种浪漫主义的倾向。现在我们从文学形式这方面来看楚辞的影响。我们可以说,楚辞至少对中国两种文学体裁的形成有过极大的贡献,即:赋和七言诗。我们已经知道,楚辞所以会从楚国一地流传到全国,主要得力于西汉初期一批文人的努力。他们一方面亦步亦趋的模仿屈原的作品,一方面又把楚辞融合其他要素,创造了“赋”这种形式。屈原很多名作,形式就是七言诗的雏形,当然,七言诗的形成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过楚辞的贡献是无法否认的。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文学技巧这方面来看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可说的太多了,我们只举一个最重要的例子来说明。在屈原的“九歌”中有许多人神恋爱的描写。我们也知道,屈原在写离骚时受了九歌的影响,又把君臣关系也用男女关系来加以比喻。后代诗人常常袭用屈原这种技巧,表面上他好象是在写爱情,其实里面是寄托一些个人的政治遭遇。这样一种“托喻”的写法,后来还影响了一般人对诗的解释。常常有一首诗,有人说是“情诗”,有人说是“政治诗”,诗中的男女关系只不过是比喻而已。这种现象的好坏姑且不论,但其发源于楚辞确是非常明显的。常常,你把中国诗读的越多,读的越熟,你就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楚辞的影子,楚辞真是无处不在。 [二]汉赋

赋体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光辉灿烂的一页,特别是汉赋,是一代文学的代表。赋这种文体是先秦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与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长期交流、渗透和融合的产物。赋是一种韵散结合的新文体,它始于先秦,鼎盛于两汉,风靡于六朝,革新于唐宋,延至于明清。赋最早不是文学概念,也不是诗学概念,而是作为诵读诗歌的意思出现,即“不歌而诵谓之赋”,实际上是指与配乐演唱相对的诵读。赋,就其内容起源于纵横

家的游说之辞,在文体上则受楚辞的影响。它以内容的铺陈夸张和辞藻的绮丽纷繁为其基本特征,它既有散文之形,又有诗歌之韵。

对于赋的形成立了头功的人当推荀况和宋玉。荀况的《礼》、《智》等篇,与《诗经》中的雅诗一脉相承,以四言为主,但同时加进散文化的长句,借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加抒情的味道。宋玉的《风赋》、《神女赋》、《高唐赋》等作品,大量运用排比和对偶,保存《楚辞》的特点更多一些。赋诞生以后,其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是贾宜的的《鹏鸟赋》和《吊屈原赋》的问世。二赋直接受屈原的《九章》、《天问》的影响,保留加“兮”的传统。贾宜的作品就其表达的思想深度,就其内容和形式结合的完美,就其对社会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感受来说,荀况和宋玉都是无法比拟的。作为骚体诗,贾宜的作品已经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贾谊的成功说明赋这种文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发展前途,赋从战国后期诞生到汉代武宣时期走向繁荣的颠峰,大约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这个历程所用的时间,比诗歌、散文、词、曲等文学样式从形成到成熟所用的时间要短的多。从上古歌谣到《诗经》的出现,差不多用了七八百年的时间;从第一部散文集《尚书》的出现到战国时期散文的百花齐放,也大体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即使是产生于唐代民间的词,到了宋代繁荣起来,所用的时间也超过了三百年。

赋为什么成熟的那么快,又为什么成熟和繁荣于汉代呢?首先是汉朝立国到武宣时代,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形成,为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一大批有才能的作家出现在武宣时代,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同一文学形式表现同一主题的第一个作家群体。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倪宽、孔臧、董仲舒、刘德、萧望之等就是这一作家群的佼佼者,并以自己的才华和作品代表了这一时代的文学水平。没有一种文学样式能像汉大赋这样,与最高统治者有着如此紧密的关系。赋本身是用来对统治者劝谏的,但在“奏赋”这种制度下,就决定了赋的“讽一劝百”的基本格调。汉大赋有许多代表作家都由奏赋这种制度而和最高统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正式形成。他从吴客探楚公子的病起,写了八段文字,除了第一段外,以下七段写了七件事对楚公子进行劝谏,始靡终正。他以主客问答的形式,骈散相间的散体句式,构制了庞大的结构,是汉大赋发展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司马相如作为汉大赋的代表作家,他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司马相如道: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司马相如作为一代文学宗师,把他摆在我国文学史上各种文学样式的一流作家的行列中,是毫不愧色的。杨雄是司马相如的成都同乡,他生活在西汉后期的成、哀、平三世,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国势的颓废,使他失去了司马相如那种创作的激情,同时增加了作品中劝谏的成分。他的赋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

搜索更多关于: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一般所认为的屈原、宋玉、景差的作品,汉朝人的模仿之作,他们大都删去。甚至有的只选传统上认为屈原所作的来注释,这样作并没有错,实际上汉朝人模仿的作品极少有好的。说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可以套用两句成语,即:无远弗届、无孔不入。首先我们从整体精神上来看,我们常说,楚辞和诗经是中国诗歌的两大源泉,这种话一点也不夸张。我们可以说,在汉朝以前,除了一些极零星、极片段的作品外,中国的诗歌就全包涵在诗经和楚辞这两部书中了,这两部书是中国诗歌的“始祖”,所有后代的诗人,无不从这里“生长”出来。这样说,我们足以了解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及深远的影响力。其次,说到浪漫主义。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学一般是比较平实,比较富有人世间的气息。 中国文学比较缺乏一种超然远举的想象力,比较没有一种神话世界的召唤,没有一种鲜明的色泽,没有一种诡谲奇异的调子。如果有的话,那么这种精神最主要的源泉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