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0:37:38

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通过美读,让学生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理解作者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感知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本文语言运用的技巧: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2.理解作者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来源学§科§网Z§X§X§K]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梳理文章写作思路,领略文章结构之美 探究写作意图,感知知识分子深沉情怀;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时读过一篇文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相信大家都曾被他笔下那个蹒跚沧桑的背影所触动过,我读这篇文章时也被触动了,但当时感受并不那么真切,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越来越刻骨铭心地从内心深处领略到他文章的深意。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就有这种很神奇的魅力,初读时你也许觉得很平淡很寻常,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你会无数次在生活的某一个小情绪中实实在在地想起他的文章来。你十年前读他的文章是一种滋味,十年后又是另一种滋味。他的散文名篇《背影》《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荷塘月色》无一不给人这种印象。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划记课文里有关作者心情的句子。(幻灯片展示)

过渡:初听配乐朗读,有何感受?透露着一股淡淡的哀伤!但仅仅是一种淡淡的哀伤吗?很多读者也是用这个词来形容,也许这是大家初听朗读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走进作者的心境。 ①文中是用哪些语句来表达此种心情? 三、研读情感,明确主题

1.为什么作者出门去荷塘边散步?找出文中直接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从课文结构看,作者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起的,这是“文眼”,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②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问:由心情的不宁静忽然想去看看那夜色下的荷塘,欣赏荷塘不是它真正目的,其实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借用荷塘来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

③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④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2、读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微妙的变化?可以能否用些词概括!

来源学+科+网①颇不宁静(学生可能会提不宁静,我觉得不够准确,要加上“颇”,为什么?强调情感的强烈。) ②渴求宁静 ③暂得宁静(学生可能会说获得宁静,为什么又暂得宁静了?因月夜下的荷塘美景和采莲旧俗)

④失去宁静(人有时候真的很矛盾,情感的变化很微妙、细腻,复杂,短暂的月夜,心情却如此的飘忽不定,最终又回归到了颇不宁静,读到这,还只是淡淡的哀伤吗?可以从中感受的是强烈的感伤、苦闷)

2、我们不禁要思考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强烈的苦闷、感伤?原文中哪个细节给我们提供了背景暗示?

1927年7月。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于是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搜索更多关于: 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 教学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通过美读,让学生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2.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理解作者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感知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本文语言运用的技巧: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2.理解作者含蓄深沉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来源学§科§网Z§X§X§K]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梳理文章写作思路,领略文章结构之美 探究写作意图,感知知识分子深沉情怀;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中时读过一篇文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相信大家都曾被他笔下那个蹒跚沧桑的背影所触动过,我读这篇文章时也被触动了,但当时感受并不那么真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