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东富日出花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简本)
1、施工期
施工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余泥渣土等。
(1)由于项目施工人员较多,产生的生活垃圾和食堂的食物残渣必须每日清运,并对堆放场所定期进行消毒,减少蚊虫的滋生。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是一些包装袋、包装箱、碎木块、废水泥、浇注件等。首先对其中可回收利用部分进行回收,其次对建筑垃圾要定点堆放,由运输车辆定期清运。
(3)项目产生的弃方将外运。建设施工单位必须在指定的受纳地点弃土,不得随意堆卸。 (4)车辆运输散体物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漏撒,建议采用密封式箱车;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
(5)弃土期应尽量集中并避开暴雨期,要边弃土边压实,弃土完毕后应尽快复垦利用。 (6)禁止将废弃物丢弃附近道路,施工现场设立警示牌,并由公司人员进行监督检查。 (7)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环境协议,要求其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污染预防知识教育,产生的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必须按指定地点堆放。
2、运营期
项目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定时清扫,定时收集;(2)垃圾实现袋装化,采用易降解的垃圾袋;(3)垃圾收集房配套独立排风系统,通过排风系统引至楼顶排放;(4)每天至少清运垃圾一次。
项目餐饮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属于严控废物,需按照《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佛山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的通知》(佛府办[2012]64号)的要求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一)餐厨垃圾应当单独收集、存放,禁止与其他生活垃圾相混合;
(二)不得裸露存放餐厨垃圾,应设置具备提升结构和全市统一标识、颜色的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并保持收集容器及周边环境的干净整洁;
(三)餐厨垃圾收集点应采取通风、消毒、灭蝇、除臭等措施,做到密闭收集和存放,方便收运;
(四)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应按照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置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并保持其正常使用;
(五)及时将餐厨垃圾交由取得许可的收集运输单位收运,做到日产日清。
3.5.5 水土保持防治对策和措施
因工程施工处在平原河网密集区,如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发生的水土流失将会比较严重。项目应遵守安全可行、尽量减少占地、少破坏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等原则,按照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
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水保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实行监理制。工程竣工验收时应同时进行水保项目的验收,验收时应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水保部门的参与。
目前,水土保持一般可采取的措施有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工程区围护
采用封闭式施工,在工程区四周设置临时围墙,采用砖墙形式。围墙能够很好的拦挡工程区产生的土石方,可防止填筑边坡的水土流失。利用场地内的排水设施对地表径流及时排导,减轻水力侵蚀强度。
②开挖回填土石方工程
开挖回填土石方包括建筑物基础开挖、场地回填、建筑物基础回填、绿化粘土回填。 基础开挖:本项目规划建设有地下室,因此在地下室开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余泥。如部分需在临时堆渣场堆放,表面覆盖薄膜,四周设排水沟,排出堆渣场四周的多余积水,土石方堆放坡面要保持平整,减少因受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
场地回填:回填时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分层填筑压实,增加填料抗侵蚀能力,如遇暴雨等恶劣天气,为保证质量和避免水土流失,应终止回填,并做好临时排水,把雨水引至施工场地的永久排水设施,集中进行排导,减轻水力侵蚀强度。
③排水工程
场地排水是把项目区内的土基含水量降低到一定范围内。地基土含量过大,会引起土质松软,强度降低,基身沉降,影响上部建筑物的安全,也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根据项目区降水、水文地质以及项目区内的排水管道布置等具体情况,设置地面排水、地下排水等设施,并与区域沟渠配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以保证场地基础的强度及稳定。另在排水沟端口处设置沉淀池,用于沉淀流失的泥土。
④施工期对工程进行合理设计,做到分区分期开挖,使水土流失减低到最低程度,切忌遍地开花,形成较大的水土流失面积。
(2)植物措施
植物措施是在工程保护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水土流失,兼具美化环境,是水土流失的治本措施。
绿化按道路和建筑物布置,在除道路、建筑物外的空地上均进行绿化。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建议委托有资质的园林公司负责,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绿化美化设计图,确定设计图规划的各景观绿化范围,在景点塑造、景观绿化过程中以减轻地表扰动为目
的。植物选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生态条件,做到适地、适树、适草,综合考虑各树种的生态功能和观赏性,选择的树种不仅应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效,又能达到美化项目区景观环境、净化空气等目的,同时与周围地块的整体景观相协调。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少破坏植被。区域内的绿化时间宜在春、秋季,以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并加强植后的抚育和管理,及时补植,保证树、花、草的成活率。主体工程结束时应同时完成绿化工程,以减少项目区的水土流失
(3)水土保持防治对策和措施 1、施工期
施工期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来自土石方阶段及基础阶段,为防止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时对工程现场的地面、排放建筑污水的排水沟等都要进行良好的防渗处理。地面和地沟的坡度应宜于清除地面积水,合理选择面层、结合层、隔离层及灰缝等构造用材料,达到防渗等目的。
2、运营期
营运期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来自三级化粪池、污水管道破裂和垃圾收集房中垃圾的渗滤液或淋滤液。为防止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各化粪池应按建筑规范要求做好防渗、硬底化工程:化粪池用水泥硬化,四周壁用砖砌再用水泥硬化防渗,池内壁抹灰全部抹上,宜采用三层作法。同时必须定期检查化粪池、排水管等的情况,若发现墙体或管道出现裂痕等问题,应立即进行抢修或翻新。为防止垃圾收集房渗滤液、淋滤液的下渗,小区内路面、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收集房可采取粘土铺底,再在上层铺10~15cm的水泥进行硬化。同时对垃圾收集房进行封闭处理,防止雨水渗入;垃圾应做到日产日清,防止大量渗滤液的产生。
3.6 环保经济损益分析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主要是衡量项目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应力争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项目总体投资约3亿元,环保措施总投资约665万元,约占总投资的2.2%;项目营运期以70年计,则环境影响经济损失约为463.4万元,从环境经济的角度,在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环境保护制度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3.7 环境监测计划
3.7.1 施工期
1、大气
(1)按照有关规定,执行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并在施工队伍进驻前,进行环境保护和
文明施工的教育,主要包括了:
有关的环保法规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 扬尘和尾气排放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 施工作业中应采取的减少和避免扬尘的措施; 作业场地和运输线路周围情况的介绍;
(2)配备现场环境监督员,负责监控检查各作业场所物料的堆放、装卸、工地的洒水、运输时车辆的防尘措施及清洗情况等。
(3)施工期内,进行TSP的现场监测,监测点、时间和方法执行见(GB/T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对测定结果进行评判。
①监测点
设1个监测点:施工现场。 ②监测项目 TSP。 ③监测频率
每年监测2次,每半年一次,每次3天,项目施工期为2年,则施工期共监测4次。可以委托有资质的地方监测站承担监测任务。
2、噪声
(1)在工程开工15天前,建设单位向当地环保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地范围和施工期限、可能产生的噪声水平和所采取的施工噪声控制措施。并接受环保管理机关的检查。建设单位上报的内容是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必须做到的,若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外进行高噪声设备的操作必须提前向环保部门申报,若没有采用上报的措施或施工噪声超出规定要求,环保部门将对造成噪声污染的单位进行处罚。环境监督小组负责检查、监督上报内容的实施。
(2)在施工期各个施工阶段,根据设备使用位置设置场地内和场界噪声测点,测量等效声级。监测频率每半年一次。噪声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有关规定。采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评估施工场地地界噪声的水平。
(3)当测点噪声超过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时,环境监督小组将检查噪声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确认责任方,若属于措施不利,有关人员修改和制定补充措施,保证噪声达标。
①监测点
设1个监测点:施工场界。 ②监测项目 等效声级Leq。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