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编)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及反思
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分别担任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来领悟诗情,必能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编写,则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地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没有完成故事编写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复习 二、初读感一、复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指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说说诗意。 方》,说说诗意 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知,读通诗歌 三、品读悟诵。 四、质疑问诗吟句,感3.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个字或七个字。每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特别关注“岭”句五个字叫“五与“吴”的读音。 4.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了诗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景物?用笔圈出表示这些景物的词语。(“黄鹂”“白鹭”“千秋雪”“万里船”)。 2.要是让你画出这些景物,你会如何画?读读说说。(有机落实理解诗意。) 扣住描写“色彩”与“数量”的词,体会景物的美。 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特别关注“岭”与难,书写生字 3.引导学生从景物的动静来体会景物的美。 一、二句为动,三、四句为静 4.找对子,体会语言的工整。 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西岭对东吴千秋对万里 5.自由诵读全诗,说说诗意。 四、质疑问难,书写生字。重点指导“窗”和‘柳“。 五、拓展延伸 学生课外找找李白、杜甫的诗歌诵读。 “吴”的读音。 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 5.生自由读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