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例5、(反比例的意义)下表是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时,每小时加工零件个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这两种量有什么关系? 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个 加工的时间/时 20 12 30 8 40 6 60 4 80 ?? 3 ?? 分析与解:(1)从上表可以看出,表中有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两种量。(2)从左往右看,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扩大,加工的时间反而缩小;从右往左看,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缩小,加工的时间反而扩大。所以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3)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相对应的加工的时间的积都始终不变,如20 × 12 = 240,30 × 8 = 240,40 × 6 = 240??而这个积就是这批零件的总个数。
通过观察和计算,我们发现: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随着加工的时间变化而变化,但无论它们怎么变化,相对应的积是一定的,有这样的关系: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 × 加工的时间 = 零件的总个数(一定)。
所以每小时加工零件的个数和加工的时间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点评: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和正比例一样,分三步:一看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两种量;二是看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不是也随着变化;满足了前面两个条件,再看它们的乘积是否一定,进行判断。不要省去任何一步。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来表示:xy = K(一定)。
例6、(判断是否成反比例)总产量一定,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是不是成反比例?为什么?
分析与解:根据反比例的意义,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一定,如果两个变量的积一定,那么这两个变量就成反比例,反之,则不成反比例。
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与总产量有下面的关系: 每公顷的产量 × 公顷数 = 总产量(一定) 所以每公顷的产量和公顷数成反比例。 例7、(辨析)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成反比例。
分析与解: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反比例,关键是看两个变量的乘积是否一定。
点评:有些相关联的量,虽然也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但它们不是积一定,也不是比值一定,它们就不成比例。像这样的还有:人的跳高高度和身高;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等。
例8、(综合题1)(1)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2)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分析与解:判断时可以用列表的方式列举数据,也可以根据计算的公式来推导。 例9、(综合题2)分别说明大米的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这三种量中,每两种量的比例关系。
(1)大米的总千克数一定,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 (2)每天吃的千克数一定,大米的总千克数和天数; (3)天数一定,大米的总千克数和每天吃的千克数。 分析与解:在大米的总千克数、每天吃的千克数和天数这三种量中,当某一种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可能成正比例关系,也可能成反比例关系。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来判
五、 观察与探究
5 / 6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当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光滑曲线。 六、 图形的放缩
一幅图放大或缩小,只有按照相同的比来画,画的图才像。 七、 比例尺
1. 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 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例
尺和放大比例尺。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比例尺还可分为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 3. 比例尺的应用:
(1)、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6 / 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