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语文选修《伶官传序》word导学案
课 题 学 习 目 标 伶官传序 学时:2 课堂笔记 1.能结合语境,说出“与、归、易、告、虽”等词在本课中的含义。 2.学习本文通过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3.通过交流,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学习重点 及难点 学法指导 1、归纳掌握相关重点字、词、句,以及文言句式特征。 2、感悟文章主题,探索哲理深意。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法、总结归纳、检测法 学 习 过 程 【自主学习找问题】 一、自学目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现象; 2.结合课本P89相关链接,了解庄宗宠幸伶人的史实,思考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知识链接 庄宗大事年表 908年,24岁,袭晋王之位于太原。 912年,攻燕。 913年,破幽州,“系燕父子(刘仁恭、刘守光)以组”。 923年,灭梁、“函梁君臣之首”,于洛阳即帝位。 926年,皇甫晖、李嗣源叛乱,传人亦作乱,庄宗中流矢而亡,年42
岁。 三、自学检测 (一)知识积累 1、解释加点的词语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与尔三矢 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抑本其成败之迹 举天下之豪杰 君臣相顾 何其衰也 2、词类活用(找出活用词并解释) (1)函梁君臣之首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6)负而前驱 (7) 抑本其成败之迹 3、古今异义: (1)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 (3)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事: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 (5)此三者,吾遗恨也 恨: 4、一词多义 (1)盛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2)困 ①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
③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困矣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 (3)微 ①祸患常积于忽微 ②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③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⑤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⑥各微侧 (4)其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⑤其孰能讥之乎 ⑥请其矢 (5)之 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莫能与之争 C 尔其无忘乃父之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 之二虫又何知 F 吾欲之南海 G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6)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可以知之矣 B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E其真不知马也 F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 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可以知之矣 C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D 而皆背晋以归梁 E 请其矢,盛以锦囊 (8)乃 A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二)
四、自学反思:你在自学的过程中有什么疑惑吗?请写在下面。 我的问题是: 【小组合作答疑惑】 一、小组成员就学案中预设问题的答案交换意见。 二、组长搜集组员自学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合作解决。 三、小组记录员负责整理组内无法解决的难题,并填写合作学习记录表。 已解决的问题 仍未解决的问题 四、小组间交换问题,全班探讨,集中解决疑难问题。 【师生交流解最难】 一、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分析作者为论述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二、思考: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起这段史实,有什么意义? 三、摘抄本文出现的警句,并选择其中的一条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八十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