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以权谋私利 贪腐毁前程》等18篇案例剖析材料
站长王某某签字后交项目组核对。项目组地面办公室工作人员孙某某、主任丁某没有拿已开具的材料领用表,结合工程验收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认真核对《单项工程验收确认单》,就直接签字确认。在管材不够用的情况下,副经理胡某某、经理马某某没有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即与防腐厂签订了增加管材数量的变更合同,导致诈骗分子冒领管材的行为在年底结算时仍然没有被发现。
“8·18”特大诈骗案,暴露出了采油七厂相关管理人员严重的失职问题。经公司党委、油田公司研究,决定待司法机关最终结案后,依据各自责任进行严肃处理;为及时教育广大员工,增强警示作用的实效性,对相关责任人员先行作出组织处理:
一是解聘马某某采油七厂产建项目组经理职务,责令其作出深刻书面检查,配合调查。
二是责令采油七厂对刘某某、孙某某调离现工作岗位;免去王某某物资采办站副站长职务、解聘产建项目组经营办公室副主任职务,禁入物资管理及业务工作;解聘丁某产建项目组地面办公室主任职务、胡某某产建项目组地面副经理职务;杨某不再分管物资采办业务;并责令上述6人作出深刻书面检查,配合调查。
三是责令采油二处免去杜某某巨力公司驿马防腐厂厂长职务,作出深刻书面检查,配合调查;将张某某、何某某退回庆阳科瑞特石油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并建议该公司对其作出相应处理。
三、教训和启示
“8·18”管材诈骗案暴露出相关单位在材料领发管理中,内
— 17 —
部管理流程存在缺陷,风险防控措施不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损失重大,教训深刻。
教训和启示一:教育员工用负责任的态度做正确的事是企业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8·18”特大诈骗案强有力地证明:态度决定结果。本案所涉及的四道关口和10名工作人员中,只要有任何一个人能切实负起所承担的责任,把住其中任何一个关口,都会及时发现犯罪分子的诈骗行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管理人员只看报表和单据,未与实际情况核对,签字时根本没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大家都不负责任,出事就不足为奇了。
教训和启示二:只有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预防失职行为的发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8·18”特大诈骗案之所以持续达一年零两个月之久,犯罪分子作案多达114次却没被发现,与相关单位基础管理工作薄弱有很大关系。采油二处与防腐厂未签订委托仓储加工协议,管材在防腐处理过程中的管理界面不清晰;缺乏对定期核对账务及库存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措施;对施工单位没有实行印签备案制度,对施工单位的材料员没有实行登记制度;提料单设置过于简单;采油七厂物资采办站、项目组及采油二处防腐厂之间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等等。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制度不完备,管理人员的履职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和监督,失职渎职就在所难免。
教训和启示三:开展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18”特大诈骗案是一起典型的服务商不诚信行为。目前,
— 18 —
由于工程建设行业的特殊性,市场利益主体的复杂性,人们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使油气田建设项目风险防控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有必要通过向服务商发放“廉洁监督卡”、与服务商签订《廉洁自律诚实守信承诺协议》、查询服务商行贿档案等措施,以及采取取消中标入围资格、黄牌警告、违约处罚、清理出市场等一系列惩治措施,加强对乙方队伍的监管,营造油田市场的诚信氛围,以保证油田工程建设质量和经济运行安全。
— 19 —
“小金库”酿成“大苦果”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私设“小金库”案剖析
第三纪检监察中心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克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最重要的高档润滑油、沥青生产基地和西北地区低凝柴油、喷气燃料生产基地,年加工能力600万吨。近十几年来,公司生产运行势头良好,企业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发展前途无限的大企业,竟然在“小金库”面前重重地栽了一个“大跟头”。
一、“小金库”的诱惑
尽管集团公司三令五申明令禁止设立“小金库”的违规行为,克石化公司相关领导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小集体利益的诱惑下,私自设立了“小金库”。这事还得从2009年说起。
(一)一次没有原则的决策。克石化公司近年来经营形势越来越好,员工对增加个人收入的愿望越来越高。如何给职工谋点福利以化解矛盾?克石化公司领导班子没有从正面去积极思考想办法,而是错误地认为企业效益好了,员工们都很辛苦,为大家谋点利,受益的是公司员工,是为员工做“好事”,是“合情合理”的。在这种错误思想的诱使下,2009年7月,公司领导班
— 20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