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动物营养基础考核要求复习题
绪论
1、 认识《动物营养学》的重要性?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得以门科学。随着动物生产的不断发展,动物与饲料营养的要求更加苛刻,通过营养手段解决这一矛盾,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畜牧业生产只有通过加强对动物营养的研究这一途径达到改善动物营养状况、提高动物对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效益的目的。
2.明确动物营养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
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称为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动物生存与生产的物质基础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
学习重点在于全面理解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会应用营养知识,而不在于营养代谢的全部过程和深奥的理论细节。其中应当特别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动物营养的有关知识,认识饲料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做到合理利用饲料。学习中应当进行总结,把各章节内容联系起来,有助于系统的理解动物营养知识。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1
第一章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与营养
1、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大致相同。饲料中的化学成分有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动物体与之相同的有水分、矿物质、蛋白质和脂肪,不同之处是饲料中无氮浸出物所包括的淀粉、糖等,在动物体内只有糖元和葡萄糖,动物体内也不含粗纤维。除此之外,动植物体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亦有很大差异。 2、 动植物体化学组合分类。 动植物体中的组成有如下区别:
(1) 水分:动植物体都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植物体含水量变化范围较
大,一般在5%~95%,动物体含水量变化范围较窄,平均在60%~70%之间。
(2) 粗蛋白:动物体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很小,而植物中蛋白质
含量变化比较大
(3) 粗脂肪,不同植物性饲料的脂肪含量不同,一般油料植物脂肪含
量比较高。动物体内育肥动物脂肪含量比较高。
(4) 无氮浸出物:饲料中的无氮浸出物主要成分是糖和淀粉;动物体
内不含淀粉,只有糖元和葡萄糖,而且在动物体内的含量仅为1%以下。
(5) 粗纤维:粗纤维是植物的细胞壁,动物体内则不含有纤维素、半
纤维素。
(6) 粗灰分:粗灰分中主要成分是矿物质。植物性饲料灰分含量变动很大,动物体内的灰分大部分是钙、磷。
动植物体化学元素基本相同,都是碳、氢、氧、氮含量最多。除这四种元素外动植物体还含有钙、磷等微量元素。一般植物性饲料由于种 影响消化的因素有:动物的种类、年龄、个体差异、饲料的种类、饲料中蛋白质、粗纤维含量、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5、营养物质在胃肠内吸收。
营养物质在胃肠内吸收可分为被动转运过程、主动转运过程及胞饮吸收。
类不同所含化学元素差别很大,而不同种类动物体的化学元素之间差别不象植物那么大,动物体中钙、钠含量多于植物体,而钾少于植物体,同时其它元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3、 动物对养分的消化吸收方式。
动物的种类不同,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但它们在对饲料的消化方式上却存在着相同之处,即它们的消化均由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三种方式构成。
物理消化:是通过咀嚼、吞咽、反刍、胃肠运动,将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以及不断地向消化道远端推送,最后把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从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的过程。
化学消化:主要是靠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来实现的,消化液的主要成分是酶、电解质、水。
微生物消化:主要是靠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饲料中各种成分的分解实现的。对瘤胃微生物活动的影响主要有日粮的更换要逐渐进行及日粮的容积和密度。 4、 影响饲料消化的因素。
2
6、 各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特点 单胃动物消化系统的特点:
猪的消化器官由口腔、食道、胃、小肠、肝脏、胰腺和大肠构成; 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主要在胃和小肠,靠酶的催化作用进行。对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主要在盲肠、结肠内进行
禽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素囊、腺胃、肌胃、小肠、大肠、盲肠、肝脏、胆囊和胰腺。
家禽的素囊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润滑和浸软食物。饲料进入胃后,对营养物质和粗纤维的消化与猪基本相同。
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解剖学特点
反刍动物的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瘤胃、网胃、瓣胃和真胃(皱胃)、小肠、大肠、肝胆和胰脏组成。
刍动物有四个胃,前三个胃粘膜内无腺体,主要起贮存饲料和发酵、分解粗纤维的作用,常称为前胃。皱胃的粘膜内有腺体,相当于单胃动物的胃,所以又叫真胃。反刍动物消化粗纤维的主要器官是瘤胃
瘤胃内存在有大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分泌多种酶,可将饲料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尤其是动物消化液中不能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逐级分解,最终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等物质。 第二章蛋白质营养
一、 名词概念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含氮有机物。 粗蛋白:是指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称。
氨基酸:a-碳原子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又称a-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指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少、合成的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必须通过饲料提供的氨基酸。(赖、蛋、苯丙、异亮、亮、苏、组、色、精 )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可以在动物体内合成,无须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中某一种或几种低于动物的需要量,而且由于它们的不足限制了动物对其它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利用的氨基酸被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其中缺乏最严重的称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豆伯日粮鸡的是蛋氨酸,猪是赖
3
氨酸),其余按相对缺乏的严重程度相应为第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氨基酸平衡:是指日粮中各种必需氨基酸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同动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即供给与需要之间是平衡的。 二简答
、蛋白质的功能。
(1)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机体内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3)是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 (4)蛋白质还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
3、蛋白质的分类。
蛋白质根据其结构、形态和物理特性不同分为纤维蛋白、球蛋
4、氨基酸的功能
(1)合成体组织蛋白;(2)分解功能;(3)免疫功能;(4)影响蛋白质的周转;(5)特殊调控作用。 5、氨基酸的分类。
根据氨基酸分子氨基和羧基的数目,把氨基酸分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6、 影响蛋白质消化的因素。
影响蛋白质消化利用的因素有动物种类、品种、年龄、、饲料成分、饲料加工等。
1 白和结合蛋白。 7、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吸收过程。
单胃动物对蛋白质的消化主要靠消化道分泌的蛋白酶消化分解的。吸收氨基酸的主要场所在小肠。
7、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特点,吸收过程。
反刍动物由于瘤胃微生物的作用,饲料中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肽和氨基酸,其中,一部分氨基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氨、二氧化碳和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饲料中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也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瘤胃微生物在有碳架和能量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肽、氨基酸及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MCP)。未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的饲料蛋白质进入皱胃和小肠,同时微生物蛋白质也随食糜进入皱胃和小肠,微生物蛋白和未降解蛋白在皱胃和小肠的消化同单胃动物,即也是消化为氨基酸。
反刍动物同单胃动物一样,小肠是吸收氨基酸的主要场所。瘤胃亦可吸收少量的氨基酸,但对氨的吸收能力很强,氨除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外,多余的经瘤胃壁粘膜吸收,被吸收的氨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合成尿素,尿素大部分随尿排出体外,小部分进入唾液返回到瘤胃或通过瘤胃壁由血液扩散回瘤胃,再次被瘤胃微生物合成微生物蛋白质。 8、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a) 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4
蛋白质的品质越好,蛋白质的利用就越高,营养价值就越
高。评定蛋白质营养价值有如下几种方法: 1 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 2 净蛋白利用率(NPU); 3 净蛋白效率比(PER) 4 化学比分(CS)。
(二) 反刍动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评定
新的蛋白质评价体系是将反刍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划分为瘤
胃微生物需要和反刍动物本身需要两部分。饲料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是反刍动物蛋白质新体系的核心。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营养
1、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植物性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按其结构性质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主要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 淀粉 ),这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又叫无氮浸出物,是易被动物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部分。另一类为粗纤维,是难被动物消化的碳水化合物部分,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
1、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功能
(1)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组织的构成物质;(2)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3) 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能量贮备物质;(4)粗纤维是动物日粮中不可缺少的成分;(5)调整肠道微生态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