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道教重要经书简介

道教重要经书简介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0:05:50

即《庄子》,作者庄周 (公元前369—286)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县)人。原书共五十二篇,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即内编七篇,外杂编二十六篇。

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认为 “道”是宇宙的本体,“德”是天然秉赋的和气:“天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大宗师》;“德者,成和之修也。”——《德充符》。他发挥了老子的“长生久视”理想,形成了自己的神仙思想。在《逍遇游》里,神仙的神态风貌宛然如生;“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使万物不受病害),而年谷熟。”他提出了“

至人、真人”的概念:“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大宗师》。此外,庄子还发展了老子的修炼方法,并名之为“心斋”的功夫:“若一志(你专心一志做功夫),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虚者心斋也。”已故道教学者陈撄宁认为庄子的心斋是最上乘的功夫。

西汉末《老、庄》开始并提。魏晋时,玄谈之风盛行,《老、庄、易》并列为三玄。后世道教尊庄周为南华真人,《庄子》为《南华真经》,其在道教中的地位仅亚于老子。

现存《南华经》的最早注本为晋郭象本。

四、《太平经》

即东汉末于吉所传《太平青领书》的简称。《三国志 ·吴志·孙策传》注引《江表传》说:“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今江苏沿海一带),立精合,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治病。吴会人多事之。”这里提到的道书很可能就是《太平经》,此经在民间流传很广。东汉灵帝时(167—189)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人张角创立“太平道”,就是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并祀奉黃帝和老子;由此可见此经与老子《道德经》及托名黄帝的神仙方士的源渊关系。

经中认为道是万物的元首,元气行道而产生万物: “夫道何等也?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者,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者也。”“道者,天也,阳也,主生;德者,地也,阴也,主养。万物多,不能生,即知天道伤矣。”这种对“道”、“德”的解释阐述是对老子的直接继承。

《后汉书 ·襄楷传》说此经的内容“以阴阳五行为家,而多巫觋杂语”。已故陈撄宁会长曾考证《太平青领书》脱胎于西汉成帝时甘忠可传的《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该书为秦汉之际托名黄帝的齐燕方士著述之汇集。

《太平经》中论述阴阳五行的生化俯拾皆是,如: “天下凡事皆一阴一阳,乃能相生乃能相养。一阳不施生,一阴并虚空,无可养也;一阴不受化,一阳无可施生统也。”;“皇天乃以日时为枝,厚地以五行为体。”;“四时五行守道而行,故能变化万物,使其有常也。”

在宗教思想上,它主张 “天人合一”:“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生也。”;“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人生皆含怀天气具乃出,头园,天也;足方,地也;四支,四时也;五藏,五行也”。 在修

炼方法上它强调 “守一”的重要:“一者,心也,意也,志也,念此一身中之神也。凡天下之事,尽是所成也。”;

“故守一,然后且具知善恶过失处,然后能守道。”,“古今要道,皆言守一,可长存而不老。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这种“守一”的思想和修炼法对后世道教有一定影响,道教中遵守的“守庚申”即守“本命神”源出于此。

《太平经》原书一百七十卷,现仅存五十七卷,收入《道藏 ·太平部》内。

五、《上清经》、《灵宝经》

它们都是东晋时代出现的道教经典,是三山符箓的主要根据,它们和《三皇经》一样,同为道教中最为突出的几部大经。

《上清经》传说是老君所授。《真诰叙录》说: “伏寻《上清经》出世之源,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太岁甲子(公元364),紫虚元君上真司命南岳魏夫人降,授弟子琅琊王司徒公府舍人杨某(羲)使作隶书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某(谧)并其第三息上计掾某(翔),二许又起写,修行得道。”这里说明了《上清经》的出现是晋代杨羲托言魏夫人降授而传出的,事实则是他伪称乩笔而自己著撰。在他以后东晋王灵期又根据杨书做了修改和增损,这才是后来《上清经》的真实面貌。

《灵宝经》从来托称为 “元始旧经。”传说它是元始天尊所遗留

搜索更多关于: 道教重要经书简介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即《庄子》,作者庄周 (公元前369—286)战国时蒙(今河南商丘县)人。原书共五十二篇,但流传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即内编七篇,外杂编二十六篇。 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认为 “道”是宇宙的本体,“德”是天然秉赋的和气:“天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大宗师》;“德者,成和之修也。”——《德充符》。他发挥了老子的“长生久视”理想,形成了自己的神仙思想。在《逍遇游》里,神仙的神态风貌宛然如生;“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使万物不受病害),而年谷熟。”他提出了“ 至人、真人”的概念:“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古之真人不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