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课辑录邹忌讽齐王纳谏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 殷艳彬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内文段
2004深圳市南山区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1-13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12.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
什么(2分)
13.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
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分) 建议: 启示: 8.古诗文积累(6分)
①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似曾相识燕归来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⑤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以上第4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每空中增、删、错一字,即扣0.5分,扣完该小题的分数为止。
9.(4分)B:缘故 C:适逢,正赶上(A:情趣 意图 D:吉祥 休息)每对一项得2分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 殷艳彬
10.(2分)B体会、领会(A.攻击 相当; C.交换 容易; D.逃跑 灭亡)
11.(3分)译文:能在公众场所(集市朝廷)议论(指责)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奖赏。“谤讥” “市朝” “闻”三处词语没有翻译或译错的,每处扣0.5分。
12.(2分)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13.(3分)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1分)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2分)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曲沃、海勃湾(实验区)
(一)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之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7.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8.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是甲乙文段共同的话题,但幼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 殷艳彬
□□□□□□□□□□□□□□□□□□□□□□(不超过30个字)
9.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一)5.①受蒙蔽 ②发扬光大 6.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7.C 8.委婉劝说(口头劝说 类比、隐喻、婉谏) 直接劝说(书面劝说 直谏)后一空略 9.邹忌:①有勇气 ②说话讲究技巧 ③忠诚 ④有自知之明等 齐王:①胸怀宽广 ②虚心纳谏 ③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2004年南宁市(课)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6.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为汝多知乎 .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
7.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9.你从文段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中学 殷艳彬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hándān):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0.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去:距离 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议:诽谤 C.愿王察之 察:观察 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罢:结束 11.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12.从庞葱与魏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庞葱有哪些思想顾虑?
13.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6.(2分)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课文中词语的理解,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要求联系学过的课文,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B项里的“欲有求于我”的“求”是“请求、乞助”的意思,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求”是“寻求”的意思;C项里的“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诚”是“确实、的确”的意思,而“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中的“诚”是“如果”的意思;D项里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的“左右”是“身边的人”的意思,而“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是“两旁、附近”的意思;A项里的两个“孰”字均为“谁”“哪一个”的意思,所以选A。
7.(2分)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之”字的理解。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句的“之”是代词,B句的“之”是代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