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经济学习题(2)
置和重组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影响与融合、相互竞争与制约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积极的一面主要指经济全球化会优化全球的资源配置。消极的一面包括:由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控制着全球化的节奏和格局,经济全球化会导致全球利益的分配不均;经济全球化产生了世界市场危机的一些新的因素,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又使得一国经济危机在世界市场上表现出来,影响着世界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
⑸ 信息通讯技术革命、跨国公司、各国政府和国际经济组织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目前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障碍,远没有实现真正的经济全球化。
㈡ 答: ⑴ 资本的国际运动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扩展到世界范围内,从而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现代世界经济体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之间为追求更大利润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因而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
⑵ 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来看,二次战后,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融合的态势。发达国家间的经济斗争主要表现在科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货币金融等领域。发达国家间的经济相互融合表现在:二次战后发达国家间经济联系与相互往来增强,发达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和投资的比重大为提高。并且,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发达国家间的国际经济协调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⑶ 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来看,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构成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方面,反映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的本质。在一次战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支配与依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二次战后,虽然旧殖民体系瓦解,但发达国家又开始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因而使现在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具有了以下特征。① 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具有了一定程度的相互依赖性。②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仍具有剥削与被剥削、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性质。由于发达国家的垄断资本从总体上控制着世界的生产和流通,左右着重大的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把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关系,极力贯彻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金融领域之中。
⑷ 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来看,由于发展中国家大都具有相同的历史经历,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所处的现实地位和利益趋向基本相同,这就为它们发展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也决定了它们的合作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新型的国际经济关系。但是应当看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发展中国家整体国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制约经济合作向深度发展。它们各自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影响着合作基础的加固。
㈢ 答: ⑴ 伴随着资本的国际运动和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与经济矛盾也并行发展,使得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实力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出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⑵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在发达国家内部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战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此消彼长、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多极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到70年代初步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② 在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差距逐渐扩大,形成了多样化的国家类别,大致可以划分为石油生产和输出国、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原料及初级产品生产和出口国及最不发达国家。③ 而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表现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不断拉大。资本的国际化
45
运动非但没有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反而使其扩大。而全球化过程中信息技术革命、金融自由化更加深了全球贫富差距,发展中国家不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下,而且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组织,控制贸易和投资方面的规则制订权,垄断世界市场,使真正意义的比较优势、国际分工不可能实现。
⑶ 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打破发达国家的束缚和控制,获得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平等权利。而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建立平等互利、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广大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与斗争,1974年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更要坚决反对发达国家试图控制经济全球化“游行规则”的霸权行为,通过协调立场和加强合作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4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