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连理工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合集
整。那么如何把自己的节目很流畅完美二、 的编排完毕呢?今天老师再教你一手绝新授 活儿: 二、设置任务: 1、完成幻灯片的超链接设置。 2、打包。 将学生分成四组。 即:电视台的四个频道组:综合频道、科教频道,生活频道,文体频道。 (一)设置超级链接. 学生,打开已经制作好的PPT文件。 通过观看教师演示的课件,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 强调超链接的三种方式及操作细则 设置对象动作 插入超链接 添加动作按钮 学生可以对照教材第六课,组员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 大屏幕反复播出超链接的三种设置方式。让学生直观明确地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给出学生时间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检查作品是否漏链,错链。 实践任务: 1、打开作品,按照超链接的设置方式完成自己的作品。 2、完成任务。 修饰完善作品,为“打包”操作做准备。 (二)、打包演示文稿。 新授:多媒体展示,打包操作的整个过程。 同时,教师简单讲解关于软件打包的原理及用途。 任务一:打包演示文稿。注意打包操作时,每一个对话窗口的设置。 任务二:播放已经打包的演示文稿。 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评价。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业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9 / 23
(任务驱动) 利用多媒体演示,设置任务 强化学习中的互 动、协作。提高“任务驱动“下的情境 教学的作用。 答疑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疑点、难点。 抽查学生的作品。 强化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品. 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教材或组内协作交流 完成任务。 学生组内协作、讨论。 检查作品是否漏链错链。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配合。 小组互评,增强组与组的协作性. 兴趣和创作热情。 让学生明确任务。明确整个课堂学习活动的目标。 及时发现学生的疑难,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技巧问题。 增强软件学习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作品点评,拓展’ 15 6 20
四、巩固与提高。 小结:本课知识点及实际应用。 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1 基本练习 巩固应用 延伸拓展 作业 完成课堂任务,展示自己作品。 PPT制作:电视台开播了节目展示。 超级链接的实践应用。 演示文稿课外制作:H1N1流行病毒简介及预防。 课后反思:
第六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是通过学生对第一单元前五课的学习过程,推出这个单元的学习成果。因为从传授这个单元开始时,我就设计出将班级分为电视台四个频道班组,每个频道从导演、设计师到美工,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因此,本堂课只是将整个单元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于是,本课顺理成章地把学业评价做为重点。可以说从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到进行,我都是立足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本堂课整个过程流畅,师生间的互动,小组间的协作,都做得恰到好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配合作用。当整个课堂新知传授完成之后,本课的重点就放在了学生作品点评之上。本堂课的学业点评也是本课的精彩之处。自己感觉,无论从此环节的时间分配,到设计准备上都非常充分,在点评过程中,也做得得心应手。对于学生作品的精典之处,我都用以最精妙的语言,能予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很弹性地与学生们讨论作品如何能进行再度提高以及提高的空间有多少等问题。对于学生作品的评价,我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作品的技能评价,作品的情感评价,作品的过程评价。无论展现的是一个成功的作品,还是一个失败的作品,我都是运用这个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的作品以最诚恳的评价。于是,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作品,都从点评的环节中受益。这样,无论对于哪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正是这种点评,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之闸,从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到,学生们在点评过程中,跃跃欲试,有种再次修改和提高作品层次的冲动和欲望。这也是本堂课我所设计和想要得到的效果。
夏令营日程表——建立工作表
我说课的题目是夏令营日程表——建立工作表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B版第二单元第八课,是在学习了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之后,又学习的Office家族中的另一个数据处理软件——Excel。
10 / 23
Excel是Office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种以“表格”形式管理和分析数据的软件。从内容上看它是个基础性课节,从前后的联系来说它是在继Word之后的又一同类软件;并且本节课是Excel的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他在以后课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我着重在本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了解它的工作环境以此来铺垫学生以后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是针对农村七年级学生设计的。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能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是学生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我将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帮助、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了解Excel界面组成,掌握Excel基本操作、会创建基本的Excel表格并输入数据以及简单编辑工作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会创建基本的Excel表格并输入数据。 难点:简单编辑及美化工作表。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采用比较法、小组合作法、自学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坚持以任务活动来安排本节课教学。 三、说学法
通过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最终达到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汇报本课的主要设计思路: (一)图片展示,引出课题 播放几个漂亮的excel表格图片,然后教师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图片吗?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吗?请打开教材54页从中找出答案并告诉老师这个软件的名称。(请看视频展示)
精美的图片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从而激荡出学生的求知欲。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不会读出Excel这个单词,所以我让学生拼读出来。目的是让学生接下来能根据这个单词结合启动Word的方法来启动Excel。从而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新知学习 我分三个环节来完成: 1、提供情境,梳理知识
通过word和powerpoint的学习,引导学生启动excel。在这一环节中我请一名学生来做演示,从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学生边演示教师边讲解。
然后我说,我们来做个找不同的游戏!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两幅图片(事先准备word和excel界面图片)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进行补充并介绍Excel的基本操作。通过游戏使学生的注意力最大程度的集中到Excel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
11 / 23
2、布置任务,合作交流 在认识了Excel界面之后,我采取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任务。在具体讨论之前,我提出第一个任务:将教材54页,图8.1中的内容输入到Excel表格中。在输入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如单元格内如何换行的问题,大多数同学会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
接下来我以一句:同学们发现了吗,你们输入的都是黑色的单调的文字,怎样让我们的表格变得又漂亮又吸引人呢?说完之后学生都跃跃欲试,我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及时布置任务二:美化表格。具体过程请看视频展示。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请代表展示作品并评价,以此让全班同学也参与评价,比一比哪个组做的好,做的漂亮。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巩固知识,也使课堂进入了高潮,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体验中解决了重点与难点知识。
3、综合实践,提高能力
在设计相关习题时,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利用教材中的自主活动专题一祖国宝岛——台湾这一习题,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进行实践,学生既有兴趣又学的开心,有个别同学更是策划着自己去宝岛旅游的行程。
通过这一环节他们尽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开发了他们的思维,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三)放松情绪,总结归纳
为了更有效地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我播放一段flash动画帮助学生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excel界面组成。同时编写几个与本节课有关的习题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按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要求学生不要在沉闷的气氛中学习,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思维及创造能力,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协作学习,快乐学习,尽力开发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求知转变为主动要知识。
为此我在本课中不但以学生为主线,教师为辅线通过“讲解—观察—分组讨论—实践—总结归纳”的程序以任务驱动作为主要模式一步一步引导教学,并增添了游戏、动画、比赛等提起他们的兴趣,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最后达到熟练应用,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意犹未尽的离开课堂,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调查问卷——编辑工作表
一、说教材
《调查问卷——编辑工作表》一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B版七年级下第九课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会建立工作簿后,学习怎样对工作表进行编辑修改。是学生继续学习美化工作表、统计分析数据及建立图表的基础,是教材第二单元《我的生活我做主》的重点之一。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好胜心强,但同时自制力差,计算机基础比较差,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一是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他们渴望学到更多更有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教
12 / 2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