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8:15:10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词语的鉴赏。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修辞、用词、描写手法、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最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句子在表情达意或突出主旨上的作用。

“油菜地浮起一片明黄”,“明黄”是油菜花的颜色,在阳光下观赏时给予作者“浮”起来的感觉,从用词角度考虑,“浮”增添了动态感,将油菜花盛开时色彩轻盈、花瓣轻柔的景象细致地描绘出来。“驮着阳光的金色粒子在低空飞舞”描写了蜜蜂在阳光下飞舞时身上反射出璀璨阳光,生机勃勃的样子。从修辞角度考虑,“驮”“飞舞”将蜜蜂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阳光撒射蜂群时光芒的璀璨以及蜜蜂在阳光下自在飞翔的生命活力,以此总结这些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营造出自然和谐、诗意盎然的梦境,表达了对放蜂人美好的追念。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塑造人物的手法。塑造人物常见的手法有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通过对比衬托刻画人物;通过环境烘托塑造人物形象。

本题画线部分运用了正面描写、衬托、修辞的手法来塑造人物,从手法入手,结合举例具体阐述句中塑造出的人物特点即可。

“样貌苍老,甚至有些丑陋”用肖像描写突出哈提娜用古老手艺养蜂的辛苦;“她的身体还是轻盈的,如同一只野鹿”将她比喻成野鹿,生动刻画出她行走于山间的轻盈体态;“样貌苍老,甚至有些丑陋……嘴里发出温柔的充满魔力的歌调时,完全就是山野牧神的样子”以苍老丑陋样貌反衬哈提娜身处自然温柔圣洁的形象;“当她背着蜂笼逆光走在山间,或跪在地上,将蜜蜂放飞在开满花朵的草地”以

“背”“跪”“放飞”的动作描写突出哈提娜用古老而天然的方式在山野放蜂,体现她的纯真质朴、热爱自然。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和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通读全文,重点读指定段落,然后概括文本内容和段落内容,进而分析段落在全文构思和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阅读开头部分可发现,内容应分为两部分。第一段的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意盎然的梦幻,是以美好梦境的形式表达对放蜂人美好的追念。第二段的梦境从诗意盎然转变为灰色调,暗示了现实中放蜂人的黯淡命运,引发读者的关切。从全文构思的角度分析,梦境里,放蜂人在用歌声放蜂,有点题的作用。从对下文的作用上考虑,以梦为线索,引出下文两个放蜂人的故事。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析文章思想意义的能力。答这类题型,通常要先概括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评价它的意义。

本文讲述两个当代放蜂人的故事,他们在野外,用天然的生活方式放蜂,自给自足,在作者眼里充满了诗意和谐与美好。但第四、十二、十三段中放蜂人迫于现实中的生活压力、自然破坏和他人急功近利的心态,这种古老天然的放蜂方式难以继续,作者只能在结尾处表达对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深切期盼,却无能为力。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融于自然、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的讴歌,又有对放蜂这种古老而天然的生活方式普遍难以为继的忧虑,更有对未来维持生态平衡、恢复自然宁静生活的深切期盼,针对作者表达的这些思想进行评价:对当今社会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给予我们启迪和警醒,然后具体分析我们该如何做。

(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羌村① [唐]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①《羌村》:公元 757 年,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险些获罪,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北)探家时所作。

13. 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 《乐府诗选》

B. 《古诗菁华》

C. 《诗余选集》

D. 《律诗集粹》

14. 对画线部分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峥嵘赤云西”以满天的灿红云霞反衬归家的喜庆。 B. “日脚下平地”写落日的下沉移动,烘托归心之迫。 C. “柴门鸟雀噪”衬托家人守门等待归客的急切不安。 D. 写景角度由下而上,由远而近,荒村晚景,历历在目。

15. 这首诗歌写个人归家的小场景而不乏“诗史”意味,请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13. B 14. B

15. 这首诗除了个人归家团聚的欣喜,更写出了真挚浓厚、悲凉凄苦的乱世离情,表现出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开篇写景,“柴门鸟雀噪”等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折射出兵荒马乱年月的萧索与荒芜。家人远隔千里,信息不通,飘零离散,朝不保夕,以至于初见时“怪我在”“惊”,不敢信,不敢认。反常的情

态,曲折反映出那个非常时代的影子:“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偶然”二字含有对朝堂、对社会、对乱世人生命运的无限感慨。邻里围观“感叹亦歔欷”,使这种乱世患难的遭际和慨叹不再局限于杜甫一家一户的范围,团聚的场景勾起乡人们普遍的伤痛,也勾起同情与共鸣。短短数语,富于人情味,而又含蓄蕴藉。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目是变相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整理主要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和分类,以及学会对诗歌体裁等文学常识进行判断。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于除去首联和尾联,中间联是否对仗,杜甫虽然擅写律诗,但《羌村》的中间四联皆没有对仗,故属于古体诗。

A项,通过《乐府诗选》中的“乐府”可推测诗集收录的应是汉朝到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羌村》属于唐诗。

B项,《古诗菁华》中的“古诗”明确诗集收录的是古体诗。 C项,《诗余选集》,“诗余”是词的别称,可见这是一本词集。 D项,《律诗集粹》,收集的应是律诗。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诗句往往是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解答此题,首先要翻译诗句,理解诗句内容,然后结合内容从意象意境、艺术手法、用词等角度分析诗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再对照选项,辨别正误。

《羌村》描写了诗人刚到家时合家欢聚惊喜的情景,以及人物在战乱时期出现的特有心理。

画线句描写了诗人千里跋涉,终于在薄暮时分风尘仆仆地回到了羌村。夕阳急于躲到地平线下休息,柴门前的树梢上有几只鸟儿鸣叫不停,这喧宾夺主的声浪反衬出那个特殊岁月乡村生活的萧索荒凉。即便如此,鸟雀的鸣叫声,也增添了“归客千里至”的喜悦气氛,带有喜迎归者之意。诗人的归来连鸟雀都为之欢欣,更何况诗人的妻子和儿女。这首诗开篇四句措词平实,但蕴意深厚,为下文的叙事抒情渲染了气氛。 A项,“反衬归家的喜庆”分析错误,“峥嵘赤云西”以满天的灿红云霞反衬的应该是“特殊岁月乡村生活的萧索荒凉”。

C项,“衬托家人守门等待归客的急切不安”分析错误,“柴门鸟雀噪”以鸟雀的鸣叫声,增添了“归客千里至”的喜悦气氛,带有喜迎归者之意。

D项,“写景角度由下而上”错误,应是“由上而下”。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理解“诗史”的特点,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诗史”的特点是将个人遭遇和感受置于社会时代之下,抒发感时忧世的情怀。开篇的写景中融进了到家的兴奋感觉。“柴门鸟雀噪”是具有特征性的乡村黄昏景色,同时,这鸟儿喧宾夺主的声浪,又反衬出那年月村落的萧索荒芜。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悲凉之感。后八句写初见家人、邻里时悲喜交集之状。这里没有任何繁缛沉闷的叙述,而简洁地用了三个画面来再现。画面一是与妻孥见面的情景。乍见时似该喜悦而不当惊怪。然而,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亲人忽然出现,真叫妻孥不敢信,不敢认,乃至发愣(“怪我在”),直到“惊定”,才“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这反常的情态,曲折反映出那个非常时代的影子。“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杜甫从陷叛军之手到脱离叛军亡归,从触怒肃宗到此次返家,风波险恶,现在竟得生还,的确是太偶然了。妻子之怪,真不足怪。言下大有“归来始自怜”意,刻画患难余生之人的心理极切。画面二是邻里围观的情景。消息不胫而走,引来偌多邻人。古时农村墙矮,所以邻人能凭墙相望。这些邻人,一方面是旁观者,故只识趣地远看,不忍搅扰这一家人既幸福而又颇心酸的时刻;另一方面他们又并非无动于衷地旁观,而是人人都进入角色,“感叹亦歔欷”,是对之羡慕,或为之心酸,或是勾起自家的伤痛,短短数语,富于人情味,又含蓄蕴藉。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①宗测字敬微,宋征士炳孙也。测少静退,不乐人间。州举秀才、主簿,不就。

②骠骑豫章王征为参军,测答府召云:“何为谬伤海鸟,横斤山木?”豫章王复遣书请之,辟为参军。测答曰:“性同鳞羽,爱止山壑,眷恋松筠,轻迷人路。纵宕岩流,有若狂者,忽不知老至,而今鬓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慕鸟哉!”

③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①图》于壁上。测长子宦于京师知父此旨便求禄还为南郡丞付以家事。刺史安陆王子敬、长史刘寅以下皆赠送之,测无所受。赍《老子》《庄子》二书自随。子孙拜辞悲泣,测长啸不视,遂往庐山,止祖炳旧宅。 .

④鱼复侯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测曰:“少有狂疾,寻山采药,远来至此。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子响命驾造之,测避不见。后子响不告而来,奄至所住,测不得已,巾褐对之,竟不交言。子响不悦而退。尚书令王俭饷测蒲褥。 .

⑤顷之,测送弟丧还西,仍留旧宅永业寺,绝宾友,唯与同志庾易、刘虬等往来讲说。刺史随王子隆.至镇,遣别驾宗哲致劳问,测笑曰:“贵贱理隔,何以及此。”竟不答。建武二年,征为司徒主簿,不就。.卒。

(选自《南齐书?高逸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词语的鉴赏。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修辞、用词、描写手法、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最后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句子在表情达意或突出主旨上的作用。 “油菜地浮起一片明黄”,“明黄”是油菜花的颜色,在阳光下观赏时给予作者“浮”起来的感觉,从用词角度考虑,“浮”增添了动态感,将油菜花盛开时色彩轻盈、花瓣轻柔的景象细致地描绘出来。“驮着阳光的金色粒子在低空飞舞”描写了蜜蜂在阳光下飞舞时身上反射出璀璨阳光,生机勃勃的样子。从修辞角度考虑,“驮”“飞舞”将蜜蜂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阳光撒射蜂群时光芒的璀璨以及蜜蜂在阳光下自在飞翔的生命活力,以此总结这些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营造出自然和谐、诗意盎然的梦境,表达了对放蜂人美好的追念。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塑造人物的手法。塑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