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2018-2019学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2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5 2:52:29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①特点:全球性。

②影响: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 × )

(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 )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 )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

(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 (3)人口膨胀最后会不会导致地球毁灭?

提示 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命题点一 与人口增长的相关曲线分析

1.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环境容纳量可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即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A项正确;环境容纳量与环境有关,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也会随之变化,B项正确;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纳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纳量(图Ⅱ、Ⅲ),最终还是会降下来,C项错误;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项正确。

2.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下列有关人口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曲线b B.产生曲线b与曲线a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环境阻力不同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答案 C

解析 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A项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曲线b(“S”型增长)的差别主要在于环境阻力不同,B项正确;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如图中曲线c,C项错误;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左右,D项正确。 命题点二 环境污染实例的分析

3.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着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N、P)的浓度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地有机物浓度低于b地

B.生活污水对无机物(N、P)的浓度变化无影响

C.在a、b两地间,DO值的增加是因为水体的稀释使植物数量增加的结果 D.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将大量繁殖 答案 D

解析 由图可知,a地的有机物浓度较高,随着有机物的分解,到了b地有机物浓度较低,A项错误;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无机物(N、P)的浓度增加,B项错误;在a、b两地间随着无机物的增加,植物的数量逐渐增加,使得DO值不断增加,C项错误;随着大量无机物(N、P)进入湖泊,会使湖水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D项正确。

4.“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赤潮发生时水体表现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 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 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量降低

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 答案 D

解析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水,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32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考纲要求]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列举环境问题 (2)不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连线) (3)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影响 ①特点:全球性。 ②影响: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 )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