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南省儿科质量控制与评估标准
监护仪(每张PICU床位配置1台)、呼吸机(每张监护床配1台)、纤维支气管镜。
3、选配设备 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可选配:乳酸分析仪、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有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及代谢等监测设备、床旁超声仪(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床旁X光机(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心脏起博相关设备、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等。
(三)技术指标
1、病人收治范围 ①儿童急性脏器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②儿童重症感染;③儿童急性心肌炎;④电击、溺水,急性中毒;⑤急性心肺脑复苏;⑥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其他严重代谢紊乱;⑦严重创伤、多发伤、重大手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重症哮喘等;⑨其他需住PICU的重症患者。
2、诊疗技术 除掌握17项儿科急诊适宜技术外,还需掌握如下技术:①机械通气技术;②腹腔及胸腔闭式引流术③呼吸机的使用;④床旁血液净化技术;⑤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
3、院内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PICU必须设置院感控制小组,定期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检测和管理。
4、PICU诊疗护理常规 各级医院PICU必须建立PICU诊疗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及工作流程。
第五章 儿科门急诊质量控制标准
一、布局
门诊区域应单独设置,设置候诊室。儿科急诊室应当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邻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要求,提供适合患儿的就诊环境。急诊区域设立“急救绿色通道”醒目标志。
(一)二级医院
儿科留观输液床位可设置在成人区域内,但床位必须固定;儿科留观病床应紧邻儿科急诊诊察室,便于医生观察病情。儿科留观输液床位设置10~20张。
(二)三级医院
儿科留观输液区域须设置在儿科急诊区内。床位设置≥30张。
(三)儿科医学中心
留观输液室设置床位≥50张。需设置预诊分诊台、医师诊室,护士工作站(登记区)、配药室、穿刺区、输液区、抢救室、雾化治疗区、病人候诊区、仪器室、库房、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厕所、开水房、更衣室、值班室等。 二、设施与设备
(一)基本设施
1、通讯设备 必须设有急诊通讯装置(电话、传呼或对讲机)。
2、留观输液室 配备功能良好的病床传呼系统、治疗带(包括中心供氧、吸痰、电源)、雾化器、输液设备、输液泵等。
3、配药室 配备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有条件的可以将静脉输液药物集中配制,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
4、雾化治疗区 配有氧气雾化装置、空气雾化泵、超声雾化装置、吸氧、吸痰等设施。
(二)抢救车必备药品 包括:盐酸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新福林、西地兰、速尿、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钠(鲁米那)、地塞米松、纳络酮、胺碘酮、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25%葡萄糖、生理盐水(10mL、500mL)、林格氏液、碳酸氢钠、肌松剂(万可松)、注射用水等。急救药品齐全、无过期,摆放位置固定,专人保管。 三、技术指标
(一)急诊病人收治范围
①心跳呼吸骤停;②严重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③哮喘急性发作(中、重度);④休克;⑤急性心功能不全;⑥心律紊乱;⑦先天性心脏病伴缺氧发作或严重低氧血症;⑧各种原因引起的惊厥或昏迷;⑨急性消化道出血;⑩严重内环境紊乱;⑾急性严重贫血;⑿新生儿疾病及早产儿;⒀高热(口表温度≥39℃,肛表温度≥39.5℃)或低体温(肛表温度低于36℃);⒁各种中毒;⒂各种严重意外伤害或创伤;⒃急腹症;⒄其他需要急诊救治或监护的疾病或症状。
(二)转运指征
二级或三级医院如没有专门的儿童重症监护病室,当病情危重时必须向上一级有重症监护病室的医院转运。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室治疗的指征是:①儿童急性脏器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②儿童重症感染;③儿童急性心肌炎;④电击、溺水,急性中毒;⑤急性心肺脑复苏;⑥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其他严重代谢紊乱;⑦严重创伤、多发伤、重大手术后、急性重症胰腺炎;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危象、重症哮喘等;⑨其他需住PICU的重症患者。
(三)诊疗技术
1、监测技术 掌握各种监测技术,包括体温、无创血压、心电图、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呼吸功能状态。
2、诊疗操作技术 掌握17项儿科急诊适宜技术,掌握呼吸衰竭及昏迷的抢救程序、心肺复苏术、电复律、除颤术、吸痰、导尿及洗胃、静脉穿刺、动脉穿刺、胸膜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骨髓穿刺术、腰椎穿刺术、心包穿刺术等技术。
3、仪器使用 熟练使用输液泵、多种生理监护仪、血糖仪、心电图仪及分析血气报告,掌握复苏囊及电除颤仪的使用等。
(四)质量指标
1、抢救程序 各级医院儿科急诊必须建立儿科常见常见危急重症抢救程序,技术操作规范及工作流程,并张贴在抢救室及另立专用文件夹保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