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新)
米
22× 15×0.1=33(立方分米) 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33立方分米 三、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
0.9立方米=( )立方分米 540立方厘米=( )米
38立方分米=( )立方米 4立方分米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10.35立方米=( )立方米( )立方分米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0.5立方米=500立方厘米( )
2.6立方分米=2立方米60立方厘米( ) 四、课堂总结.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 板书:
高级单位 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约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 五、课后作业.
1、4平方米=( )平方分米 4立方米=( ) 2.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5立方米=( ) 2、0.3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l.08立方米=( )立方分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立方分米
46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45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教后反思:
有趣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头的试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在观察、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在观察、操作中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水槽、水、不规则石头。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填表
底面积\\平方厘米 高\\厘米 体积\\立方厘米 10 8 25 6 7 9 长或正方体 105 37.5 3、听故事——曹冲称象(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阿基米德的故事(皇冠的体积转换水的体积)。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
4、出示石块和土豆。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小实验——测量石块的体积。
(1)石块的体积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吗?那应该怎样测量计算呢?
(2)说说什么是石块的体积? 明确: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 2、小组合作探索。
以小组为单位,探索、体会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先制定测量方案,再实际测量。
3、交流测量方案和实际测量结果。
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适量的水,升高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加满的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方案一: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容器,里面放一定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把石头沉入水中再一次量出水面的高度。这时计算一下水面升高了几厘米,用“底面积×高”计算出升高的体积。也可以分别计算放入石头前的体积与放入石头之后的总体积之差。
方案二:将石头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有刻
度的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明确:这两种方案实际上都是把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可测量计算的水的体积。让学生说出“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石块的体积”。
三、课堂练习
1、试一试第1题。测量土豆的体积。
让学生运用在探索活动中得到测量的方法,即“升高的水的体积等于土豆的体积”,然后用“底面积×高”方法计算。
答案:2×1.5×0.2=0.6(立方分米) 2、第2题。测量一粒黄豆的体积。
(1)问题:一粒黄豆这么小,不好测量,怎么办呢? (2)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方案并进行测量。 (3)交流方案和测量结果。
(4)小结:一粒黄豆比较小,先测量100粒黄豆的体积,再计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有什么提高? 五、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适量的水,升量部分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 加满水,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