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北师大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题:填空题(15个)(前五年根本就没考过,今年居然破天荒地给考了= =*今年是个大改革年。。)
第二题:简答题:1评价所给材料对三曹诗风的看法,并作简要分析。
2评价所给材料对关汉卿和王实甫文风的看法,并作简要分析。 第三题:论述题:有人评价说五代词“短而好,好而短”,谈谈你的看法。 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第一题:名词解释:1《新潮》2 乡土文学 3中国诗歌会4(忘了。。。) 第二题:简答题:(原谅我。。彻底不记得了。。) 第三题:论述题(二选一):1有人说40年代文学是艺术的衰退年,谈谈你的看法。
2 关于十七年文学的研究方法(好像是这个,这题根本没细看。。。) 文学部分 100分
九名词解释 五选三 30分
《新青年》 胡适 《野草》伤痕文学 新写实小说 十 简答 四选二 30分
1.新文学发展第一阶段的社团及其流派 2 郁达夫《沉沦》的思想内涵 3 朦胧诗的艺术追求
4.寻根文学运动的作家及其作品 十一论述 二选一 40分 1.《子夜》的艺术得失 2、莫言小说的艺术特色 作文部分 100分 一.小作文。30
假设你第一次上作文课,目标七年级学生,设计引导语 200字以内 二 大作文 70
你认为语文教师的成就感来自何处 600字以内 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 1、《吴越春秋》 2、正始之音 3、以文为词 4、南戏 5、晚明小品文 二、简答
1、举例说明《韩非子》的寓言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诗的“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 三、论述:《三国演义》塑造特征化人物的手法,以及你的评价。
一、名词解释
1、“欧化的白话” 2、《语丝》 3、京派 4、新生代(第三代)诗人 二、简答
1、“九叶诗派”为什么又称作“中国新诗派”?其艺术追求是什么? 2、“爱美剧”产生的背景、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三、论述(二选一)
1、有人说,鲁迅的杂文不是文学,而是其创作力衰退的表现。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2、试析“文化寻根运动”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特点以及贡献。
外国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含比较文学) 一、解释题
1、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2、恒患意不称物,言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3、优秀的批评家就是讲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之间的探险。
4、“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是情节。 二、简答
1、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是什么?与什克罗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是否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2、简述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三、分析题
材料一 德里达关于文学终结的论述 材料二 张炜关于文学不会终结的论述
结合材料以及当下的文学发展状况,谈谈你对文学会走向终结的看法。
一、名词解释
1、东亚战后派 2、连歌 3、母题 4、自然派(俄国) 5、“三位一体” 二、简答题
1、分析阿拉伯民族文学的特色。
2、什么是“世界文学”?它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3、俄国小说《战争与和平》中拿破仑的形象。 三、论述:《伊里亚特》第一章的叙述结构。 中国文学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
《吴越春秋》 正始之音 以文为词 南戏 晚明小品文 二、简述 结合实例,《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苏轼诗如何体现“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特色的
三、分析《三国演义》是如何塑造特征化人物的,并加以评价 现当代文学史部分 四、名词
欧化的白话 《语丝》 京派 “新生代诗歌” 五、
九叶诗派为什么又称中国新诗派,其艺术追求是什么? 六、二选一
有人说,鲁迅杂文,是他创作力衰退的表现,谈谈你的看法。 80年代寻根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 特点 成就及意义。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
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 1、《吴越春秋》
2、正始之音
3、以文为词
4、南戏
5、晚明小品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韩非子》寓言的特点。
2、举例说明苏轼诗如何体现出“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的特色。
三、论述题(共30分)
结合作品,分析《三国演义》如何塑造具有特征化性格的人物,并加以评价。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部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欧化的白话 2、《语丝》
3、“京派”
4、“第三代”(或称“新生代”)诗歌
五、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九叶诗派”为什么又称“中国新诗派”,其艺术追求是什么?
2、简述“爱美剧”出现的背景、特点及历史意义。
六、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共25分)
1、有人提出,鲁迅杂文不是文学,是其创作力衰退的表现,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试述80年代“寻根文学运动”的主要内容、特点、成就与意义。
第三部分:文学理论部分
一、解释下列句子(每题5分,共20分) 1、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2、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 3、优秀批评家讲述的是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探险。
4、“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是故事;“国王死了,不久王后因伤心而死”是情节。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布莱希特所说的陌生化效果?陌生化效果与什克洛夫斯基的“奇特化手法”有无内在关联?
2、简述司马迁的文学思想。 三、论述题(共25分)
雅克?德里达说:“在特定的电信技术王国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影响倒在其次),整个的所谓文学的时代(即使不是全部)将不复存在。哲学、精神分析学都在劫难逃,甚至连情书也不能幸免。”张炜说:“不言而喻,每个时期的文学都将面临着崭新的艺术形式、娱乐形式的挑战,于是每个时期都有人以为文学的终结是必然的。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今天有了网络,有了电视,有了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和场所,可是今天的人不要忘记,在过去,即便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仿佛比文字更有吸引力的娱乐场所、艺术形式也同样很多,他们也面临着像我们一样被那些艺术的形式给征服了,一度离开了文学和阅读。所以,当年也有那么多的人十分担心文学的命运,不断地提出文学死亡的问题。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在比例和强度上和他们当年其实也差不了多少,我们不要误解,以为只有今天的文学才面对一个绝对强大、强大得不可战胜的对手,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在未来我看也不会有。因为文字的魅力,文学阅读的魅力,是不可取代的,永远不可取代。”结合以上说法,并结合当下文学发展的现状,你认为文学是否会走向终结?
第四部分: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部分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东亚战后派 2、连歌 3、母题
4、自然派(俄国) 5、“三位一体”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理解和概括阿拉伯文学的民族特点。 2、什么是世界文学?它与比较文学是什么关系? 3、简析俄国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拿破仑形象。 六、论述题(共20分)
简论《伊利亚特》第一章叙事结构。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
一、解释下列词语(每题5分,共25分) 1、《吴越春秋》 2、正始之音 3、以文为词 4、南戏
5、晚明小品文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