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建史习题集(答案) - 图文

中建史习题集(答案) - 图文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3:13:04

4) 简要分析北京四合院的典型特点? 1 中轴对称,主次分明

正房居中为尊,是家中长辈的起居之处,厢房分立两侧,为小辈住所。反映了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思想。 2 内外有别

以垂花门为界,将整个住宅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垂花门以北是家人的活动区域,外人非请莫入。 3 空间序列完整,秩序井然

从大门——照壁——前院——垂花门——正房的空间序列,有起、承、转、合的匠心和安排寓于其中,呈现出一种内向封闭而又秩序井然的空间序列。 4 道家风水学说的影响

大门的方位选择“巽位”(八卦中的吉位),建筑朝向讲究负阴抱阳,内院讲求藏风聚气,虚实过渡(建筑实体————外廊——院子)。整体布局虚(院子部分——气口)实(建筑)的处理符合道家阴阳互变的思想。

5 )福建客家土楼的特点及实例? 1 特点

(1)同心圆(或回字)式布局

无论圆楼还是方楼,均以“祖堂”为中心,呈现出一种环套式向心布局。 (2)采用了聚族而居的居住模式

这不同于传统社会的一般居住模式(独门独户,自成天地),而类似于现代单元式集合住宅。 (3)垂直式功能分区

底层(或底下两层)为辅助空间,下层为居住空间。 (4)技术特点

土筑外墙高大厚实(高可达十几米,厚1~3米),以竹片、松枝为筋,糯米、红糖粘接,上层开箭窗(外大里小,成梯形)。 2 实例

(1)承启楼:圆楼 (2)遗经楼:方楼

6) 简要分析西藏囊色林主楼的主要特点? 1 平面功能

横条形平面,面南背北。底层及二层作储存之用。三四层作佛堂、藏经及管家、仆人住处。五层位主人起居。有天井自三层直通屋面,梯间、烟囱亦出屋面。 2 结构处理

建筑为土木混合结构。主要承重体系为夯土墙,辅以梁柱框架。底层墙厚3米左右,往上逐渐收分,墙厚减薄。墙体越往上层数量越少,而代之以柱列以获得更加开敞的室内空间。墙体除了四周的外墙贯通至顶外,还有两道内横墙和两道内纵墙贯通至顶,这种处理加强了建筑的整体刚度。 3 构造处理

(1)楼板:阿嘎土层—卵石—木板—椽木—大梁 (2)旱厕处理:蹲位上下错位,逐次北移。 4 檐墙装饰

屋顶四周的女儿墙外皮,用“边玛草”垒砌成“边玛檐墙”

7) 简要分析唐乾陵布局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说明其中阙和神道的作用? 1 布局

乾陵是“因山为陵”的典型,其以梁山为陵墓主体,梁山前有双峰(高度低于梁山)对峙为阙,一条长长的神道夹持在双乳峰中间,径直北上,直达陵墓南门朱雀门。气势恢弘,选址极为巧妙。 2 阙

阙的形制是指在夯土台上立木构的“观”。帝王阙的规制是三出阙。乾陵共有三对阙,一对在第一道门、一对在双乳峰峰顶、一对在陵墓南门朱雀门,作为空间转换和过渡的标志。 3 神道

指通向陵墓主体的长墓道,其两侧分立石象生,如石马、石人、石狮、朱雀、碑等夹道而立,引导拜者。

8) 从择址、形制、神道几方面简要分析明十三陵的总体布局特点? 1 择址

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南面敞开。神道南端左右各有小丘,如同双阙,与唐乾陵有异曲同工之效。整个陵区地势开阔宏伟,选址极佳。 2 形制演变

由明之前的方上之制演变为宝城宝顶、方城明楼。陵墓主体由方截椎体变为倒扣的半球体谓之宝顶。宝顶环以墙垣谓之宝城。宝城南门有一城楼样式的方形歇山建筑谓之明楼。 3 神道

明十三陵合用一条神道,并采用明陵首创的曲折自然式神道形式。有多重牌坊、门殿、碑亭等作为空间的过渡与转折,还有形态各异的石象生夹道而立。

9) 简要分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的主要特点?

佛光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架建筑,是唐代建筑的典型实例。 (1)立面及体形

面阔7间,四阿顶,体形舒展稳重雄浑。立面横向节奏为三个正方形(小—大—小,如图),竖向节奏为屋面﹕斗拱﹕柱(含台基)=2﹕1﹕2。正脊、屋面、檐口均有曲线。当心间比例呈方形,檐柱由当心间向两侧逐渐升起形成檐口曲线,各柱均有侧脚。明次间均用版门,梢间用直棂窗。斗拱柱头一朵,补间一朵,补间无栌斗。 (2)平面

平面柱网有内外两圈柱组成,俗称“金厢斗底槽”。面阔7间,进深4间,殿身建在低矮的台基之上。 (3)结构 ▲ 斗拱

柱头铺作外出七铺作(即出四跳)双杪双下昂,补间铺作很简单,每间仅施一朵,不用栌斗。佛光寺斗拱宏大,出檐深远,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 梁架

梁架分为天花下的明栿和天花下的草栿。脊榑下不施侏儒柱而仅用叉手,是现存木建筑中的孤例。上平榑下仍用托脚。天花用小方格的平棋。 ▲ 屋面

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屋面高度与进深之比)约为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

10 )简要分析西藏布达拉宫的布局与特点?

布达拉宫是达赖喇嘛行政和居住的宫殿,也是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群。 (1)布局

布达拉宫占满整个布达拉山头,拔地200余米,外观八层,实际9层,其与山岗合为一体,气势十分雄伟。整个建筑群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红宫居中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东面的白宫是达赖喇嘛的住所。 (2)特点

▲ 没有使用中轴线和对称式布局

整体布局随形就势,顺着山势起建筑,而不是削平山头,显得自然雄浑。 ▲ 使用了汉族建筑的若干形式 如斗拱的使用、金殿屋顶等。 ▲ 保留了藏族建筑的传统手法 如边玛檐墙、碉楼形式的外墙等。

▲ 体量参差,暗合山势,大块原色的使用使之从斑驳的山色背景中脱颖而出。

11) 简要分析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的结构特点

1 平面为内外两圈柱,内圈各柱和各柱间梁枋斗拱一起构成内筒,外圈各柱和各柱间梁枋斗拱一起构成外筒,整体结构就构成了一个双套筒结构,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有利于抗震。 2 位于各楼层的平座暗层中增设了柱间的斜向支撑,增加了结构刚度。

3 各层檐柱与其下之暗层檐柱结合使用叉柱造,但上层暗层檐柱较下层檐柱内收半个柱径,其交接方式为缠柱造,于是在外观上形成逐渐内收的稳定形象

12 试分析北京白海的布景手法与特点 1 以水面为主,环池布景 2 以琼华岛为中心

为了突出琼华岛的视觉中心作用,于其上堆万岁山,并于山顶置白塔,成为绝佳的视觉焦点,并成为所有景区的共同的参考点。 3 琼华岛的位置绝佳

琼华岛正好挡在入口团城的前面,使人不能一览无遗,从而激发人的探幽之心。 4 以岛分水,变化有方

琼华岛将水面分成几个大小、形状、尺度各异的水面空间,带给人不同的观感,更使水面获得开合、收放的丰富变化。

13 试分析北京颐和园的布景手法与特点 1 平面整体布局前山后水、南低北高 2 空间整体布局为前开后合

从万寿山前山俯瞰昆明湖,空间开阔敞朗。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则显得沉静幽长。 3 万寿山有中轴线

万寿山前山的中间部分是佛香阁、排云殿一组轴向纵列式建筑群,其中佛香阁更成为全园的制高点和构图中心。这条中轴线向昆明湖打开,很有控制意味。 4 昆明湖的水面划分

昆明湖中的水面有较小的南湖岛和斜向长堤将水面分化成若干大小形状不同的几片,破解了超大面积水面容易陷入一览无遗、大而空的弊病。而长堤、石拱桥等提供了“水上游”的线路,提供了以堤代舟的亲水环境。

14 简要分析无锡寄畅园的造景手法与特点 1 选址有借景、有活水

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有锡山(龙光塔)、泉水充沛,可引水入园,特别是可将周围山色因借入园。 2 整体分区设景

整个寄畅园南部为水景,西部为石景。水池西面有一座大假山作为屏障将西部分区隔开来。建筑很少,多偏于一隅。

3 主景为东部水景,采用环池布景的手法。 东岸有廊、西部有山、南北岸为建筑。 4 水面的处理是精华所在

(1)岸线:曲折迂回,有利于多视点布景

(2)水面形态:有聚有分、有断有连,水面在鹤步滩——知渔槛一线一收,在七星桥处一连,将水面划分为南、中、北三部。南部开敞、中部收缩、北部幽闭,形成不同的观感。 5 游览线路多样化

有廊、有径、有桥,提供不同视点,达致步移景异的效果。

15 简要分析苏州留园(中部)的造景手法与特点 1 环池布景,略显郁闭

中部水池西北两年为山景,东南两面为建筑。由于建筑与山景、树木体量较大,水池较小又再加以分划,因此整个水池空间围合感较强、略显郁闭。 2 山景向阳

山景位于池西北两面,应是最佳位置,因为第一是不至于遮挡过多,二是有较佳的观赏面。 3 人行线路空间的安排收放有致、抑扬得当

从园门进入时,需经过狭长封闭的曲廊空间,视觉为之收敛。至“古木交柯”一带,略事扩大,右行至“绿荫”,空间豁然开朗。这样的手法在整个园景安排中随处可见。 4 植物配置得当

园内有高大古树10余株,与较低的灌木、石山相配,竖向空间层次分明,空间丰满。 5 叠石有大意,但细部失之琐碎。 6 水面的划分略显局促

中部水池本来不大,但中央偏北处置小蓬莱,东部又伸出一小半岛,岛与岛、岛与岸又置曲桥相连,这样就使得水池空间略显局促闭塞。

16 简要分析苏州拙政园的造景手法与特点 1 水景为主,庭景为辅,水、庭景交融

中部的北部主要为水景,南部主要为庭院。但是两部却虚中有实、实中带虚,相互渗透、相互融通。 2 水面划分有独到之处

水面所谓面积虽大(占1/3),但是却被岛、廊、桥分划为若干形状各异的小块,形成水景、山景、庭景相互渗透、相互融通的格局。 3 线性水景的处理尤为突出

如从小沧浪北望荷风四面亭、从倒影楼南望宜两亭等,这些线性水景处理得有层次、有轴线、有对景,成为佳景的范例。 4 对景的设置巧妙老到

如远香堂——雪香云蔚亭、见山楼——香洲、倒影楼——宜两亭、小沧浪——荷风四面亭等对景,有大

搜索更多关于: 中建史习题集(答案) - 图文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4) 简要分析北京四合院的典型特点? 1 中轴对称,主次分明 正房居中为尊,是家中长辈的起居之处,厢房分立两侧,为小辈住所。反映了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封建等级思想。 2 内外有别 以垂花门为界,将整个住宅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垂花门以北是家人的活动区域,外人非请莫入。 3 空间序列完整,秩序井然 从大门——照壁——前院——垂花门——正房的空间序列,有起、承、转、合的匠心和安排寓于其中,呈现出一种内向封闭而又秩序井然的空间序列。 4 道家风水学说的影响 大门的方位选择“巽位”(八卦中的吉位),建筑朝向讲究负阴抱阳,内院讲求藏风聚气,虚实过渡(建筑实体————外廊——院子)。整体布局虚(院子部分——气口)实(建筑)的处理符合道家阴阳互变的思想。 5 )福建客家土楼的特点及实例? 1 特点 <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