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年级物理上册 - 声学与光学综合测试题 - 人教版
2013-2014八年级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2、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用黑布把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正常地飞行,没
有受到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
A、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B、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C、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3、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
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
4、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
A. 大于100 mm B. 等于50 mm C.小于50 mm D.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
5、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百年难遇的日全食奇观。 如右图是发生日全食的景观,能用来解释形成日食现象的规律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平面镜成像
6、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这个事实说明( )
A.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D.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7、如右下图4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8、小杨学了“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后,总结出关于实 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C.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D.实像一定可以用光屏承接
9、在风平浪静、清澈见底的水里,很容易观察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风后,在水面不同的位置都会看到水面上到处是波光粼粼。对观察到的“鱼”、“白云”“波光粼粼”三种现象的下面几种解释,正确的是( )
A.鱼和白云都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B.鱼是镜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C.鱼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镜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D.鱼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
10、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11、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阳光照射下,地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 B.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C.平静的湖水映出桥的倒影 D.手在墙上的影子 12、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铅笔好像断了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小红照镜子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雨后彩虹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电影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D.电影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镜面反射 14、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变大 B、平静的水面的“倒影”是虚像 C、“潭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D、绿色植物呈绿色是因为吸收了绿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5、白族的唢呐、彝族的声笙、纳西族的巴乌等管乐器都是通过空气柱 发声;吹奏者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小军同学身高1.6m,当他站在平面镜前1m处时,镜中所成的像与他相距 m。若
他以0.5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4s,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m,像的大小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如图2所示,始终保持蜡烛和凸透镜距离不变,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
果拿一个近视眼镜给凸透镜“戴上”,光屏上欲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___(填写“远离”、 “靠近”)凸透镜移动.如果拿一个“老花”镜给凸透镜“戴上”,光屏上欲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___(填写远离、靠近)凸透镜移动.
18、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
前方,这是_________眼,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幅由__ ___透镜(填“凸”或“凹”)做的眼镜.
19、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收到回声信号,该处海水深 m(v声=1500m/s).这种方法 (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0、在平静的湖面上,当有一束光线垂直入射到水面上时,则入射角为 度,反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
21、分析下表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速度,你可得出的结论有:
340m/s 空气(15℃) 海水(25℃) 1531 m/s
空气(25℃) 346 m/s 铜(棒) 3750 m/s 软木 500 m/s 大理石 3810 m/s
1324 m/s 铝(棒) 5000 m/s 煤油(25℃)
5200 m/s 蒸馏水(25℃) 1497 m/s 铁(棒)
(1) 。 (2) 。
22、下面方框的内容是从一小报上摘抄下来的,这则报道 (填“真实”或“不
真实”),理由是: 。
两星体相撞 惊醒梦中人 某报讯(记者张甲、刘乙)太空中一小天体于昨晚子夜时分与木星相撞,发生大的响声,惊醒梦中人??据专家解释,这是距离木星较近的??? 23、生活中,桥在河是的倒“影”和立竿见“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理不同,前者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引起的,后者是由于光的_____ _引起的。在古诗词中,也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________ 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就是光的________ _现象。
三、实验题(38分)
24、请在图5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分) 25、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4分)。 ........
26、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标出反射角的大小。(3分). A
A
300
O
B
27、古诗《小儿垂钓》中有人“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3分)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知道声音不仅在
空气中传播,还能在 传播。
(2)小儿招招手 (填“会”或“不会”)产生空气振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
是: 。
2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2分)
(1)如图14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14甲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15图所示,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
__________ 。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点: 。
(3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
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
30、如图11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的活动过程。(14分)
⑴、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填写“有”
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⑷、如果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⑹、图1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
自己的像应是图13中的______(填序号)。
图12 图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