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生论注》大意净宗法师
所以,怀疑阿弥陀佛的救度,怀疑佛智、不信救度,罪业比杀人放火都重。因为由于怀疑而不能往生,而继续轮回;轮回就有机会去造十恶五逆谤法了,任何的罪业都可能造了。
「疑」,怀疑弥陀的救度是一切罪中最大的罪。
「满愿」,愿也有「总」和「别」。「总」,就是我们人生的愿望非常的多,又要这个,又要那个,又希望这样,又希望那样,愿望很多。「别」,就是愿生极乐世界,这个愿生之愿。
其他的愿虽然多,只要愿生极乐世界这个愿满足的话,其他的愿也能达成。因为只怕不成佛,不愁成佛不能满愿。成了佛,就有智慧、有神通,能够如意自在,要怎么样便能怎么样,应以何身得度,便能显现何身而为说法。
所以,满愿先满往生的愿。往生的愿是一切愿的根本,只要这个愿满足了,其他的愿都能满足。 为何称名不满所愿
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破除我们的无明,能够满足我们的愿望,可是,还有称名的人,无明还没有破除,而愿望还没有满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不如实称名
昙鸾大师就总的加以解释说: 由不如实修行, 与名义不相应故也。
我们虽称名,可是这种称名不是如实的称名——只要有疑心,就不是如实的称名。如果具足信心的话,那就是真真正正的称名。
《往生论注》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五)
二不知:不知是实相身、是为物身
这句名号既然能够破除我们的疑心,使我们起信;一起信,往生就有希望了。可是为什么不能破我们这个「疑」、使我们起信呢? 谓不知如来是实相身, 是为物身。
是由于我们不知道阿弥陀佛本身就是实相身、为物身。
也就是不知道这句名号的原理,来龙去脉、生起本末。如果能知道的话,那个「疑」就会破除,就会得到信心。 什么叫做「实相身」,什么叫做「为物身」呢?
「实相身」: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报身、成佛之身。阿弥陀佛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个「实相身」就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的自利之身。自己已经成佛了,这个叫「实相身」。如果还没成佛的话,他还是菩萨。既然还是菩萨,我们就不能满愿断疑了。如果成佛了,我们往生的愿望就能够满足了。为什么呢?往生的资粮、往生的功德,都在阿弥陀佛成佛时的这句名号上啊!所以,一旦阿弥陀佛成了佛、是实相身的话,那名号就出现了,而名号的本身就有我们的信,名号的显现就能破除我们的疑。所以说,「实相身」是弥陀自利之身,也就是「设我得佛」的那种已取正觉的「正觉」。
「为物身」:「物」,就是众生,「为物身」就是救度众生之身。阿弥陀佛本身的存在就是要救度十方众生,而且能够救度十方众生。如果不能救度十方众生,祂根本不能存在,根本不能成佛。祂既然成佛了,就能救度十方众生。
由于不明白阿弥陀佛已经成为这一实相身之佛、为物身之佛,所以我们的疑心不能破除。
不知实相身,不知为物身,这叫「二不知」。 三不信
因「二不知」,就显现为「三不信」,也就是: 第一、信心不淳,若存若亡。 第二、信心不一,无决定。 第三、信心不相续,余念来间断。
第一、信心不淳。也就是说,你既然不知道阿弥陀佛成佛是成为实相身、为物身的佛,既然不知道,那么,你内心这个「信」也就不淳。不淳就是跟原来的样子不一样,这叫「不淳」。
「若存若亡」:有时候觉得没有把握,有时候觉得有把握。
「淳」,一般的解释,好像一块原木,原原本本从山上运下来,还没有经过雕刻,没有经过颜色的彩绘,这个叫做淳。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实相身)救度众生(为物身)的悲愿,原原本本领纳在我们心中,不加我们自己的盘算、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筹量计度进去,这个信心就淳了。 所以说,信心淳,就永恒性地破除疑。信心不淳,那就还有疑。
第二、信心不一。阿弥陀佛是这样子救度我们(只要专称名号、愿生净土,即得往生),我们往往不认为是这个样子,而认为:「虽然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但我应该这个样子、应该那个样子才能被救」,或者是「虽然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可是我要往生,哪有那么容易啊?我要累积这一点、累积那一点,修这个、修那个(注:除了念佛之外的修行),才能够往生」——不一。
因为不一,这颗心往往在那里晃动,「专修念佛怕不行吧?应该这样、应该那样」,永远没有决定。都是在那里「或许这样、或许那样,加上这个、加上那个」,好多种,没有一个决定性,这就是「信心不一」。 第三、信心不相续。既然不一,就不可能永远一个样子下去,所以就不相续。烦恼来的时候,就觉得没有把握了。或者是人家讲说别的法门很殊胜,就转到别的法门去了。不能一直信受弥陀、称念名号,不能永恒不变地持续下去。 信心与称名之一致
由于有「二不知」,所以有「三不信」。如果「二知」的话,就是「三信」。
「三信」是从三个角度来解说的,其实,「三信」就是一个信心,因此,真正的称名念佛在哪里呢?在于一个信心。你有了这个信心,自然会称名,这种称名就是如实的修行、如实的称名。如果没有这个信心,就不是如实的称名。
不过,这都是就我们这一方讲的。如果就阿弥陀佛本身来讲,祂救度的是十方众生,不管你知道不知道,信与不信,祂都要救度。只怕因不知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